司马裒死后,又封其少子司马昱(即后来的简文帝)为琅琊王,“食会稽、宣城如旧”。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封幼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食邑(宣城郡)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一户。太元十七年(392年),司马道子改受封会稽国,食邑宣城五万九千户。
南朝时,宣城郡属王畿地区,农业生产发达,齐梁时期频封王侯。齐永明七年(489年),萧道成最宠爱的十九子萧子琳受封宣城王,食邑2000户。齐武帝萧赜第七子萧子懋、第九子萧子真先后任南豫州刺史兼宣城太守。南齐第五位皇帝萧鸾,帝号齐明帝,登基之前,延兴元年(494年)七月为宣城公,食邑2000户;十月进封宣城王,食邑5000户。中大通四年(532年),梁武帝册封其嫡长孙、梁简文帝萧纲嫡长子萧大器为宣城王,位诸侯王上。太清三年(549年),萧纲即皇帝位,立萧大器为太子,萧大器为宣城王长达17年之久。大宝二年(551),被侯景派人杀害。梁元帝即位后,追封哀太子。大同二年(536年),梁武帝册封其孙、梁简文帝萧纲第四子萧大临宣城郡宁国县公,大款宣城郡石城县公,大连为宣城郡临城县公,食邑各一千五百户。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委任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弟密王李元晓任宣州刺史。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封自己的第二个女儿“宣城公主”。神龙元年(705年),唐高宗第七子、唐代第四位皇帝中宗李显复位登基,进封为“宣城长公主”,实封千户,开府置官属。景云元年(710年),唐高宗第八子、唐代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登基后,宣城公主食邑加实封五百。唐代第十二位皇帝顺宗李诵,祖父代宗李豫当皇帝时,封其“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父亲德宗李适即皇帝位第二个月,进封其“宣王”,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登基即皇帝位。唐顺宗儿子李缃,贞元四年(788年)被祖父唐德宗封为宣城郡王,唐顺宗时进封集王。开成三年(838),唐代第十六位皇帝文宗李昂封孙子李俨为“宣城郡王。
龙纪元年(889)六月,庐州人杨行密“宣州之战”,不仅有了稳定的大后方,而且还得到宣州勇将周本、谋士李德诚等一批人才。随即以宣州为根据地,在长江以南,先后攻占苏州、常州、润州;在长江以北,先后从淮南节度使孙儒手中夺占滁州、和州、楚州(今江苏淮安)等地,领地包括了今江苏、浙江及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天复二年(902),唐代第二十一位皇帝昭宗李晔授杨行密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校检太师、中书令,封吴王,建立吴国。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吴太和元年(929年)十二月,领宁国军节度使。太和七年(935年),受封齐王,封地为宣州等十州。升元元年(938年)建立齐国,次年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六月,“罢宣州岁贡木瓜杂果”。昪元三年(939年),南唐皇室中第一军事强人李景达授封宣城王。保大元年(944年),李昪儿子李璟继位,升宣州为大都督府,令叔父、徐温第五子徐知证镇守宣州,授太尉中书令、宁国军节度使、兼宣州刺史。
南宋最有作为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眘,绍兴三十年(1162年)二月,被立为皇子,三天后就被封为宁国军节度使,六月登基称帝。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皇帝诏告天下,升宣州为“宁国府”,延用自己宁国军节度使的官号,取“安宁定国”之意。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宁国府之战”,擒获猛将朱亮祖军士十余万、战马二千匹,实力大增,随即挥军挺进浙东,入淳安,下建德,取浦江,破金华,夺诸暨,占衢州,据处州(今浙江丽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视宣城(含宁国府、广德州)为“龙兴之地”,洪武元年(1368年)至洪武十六年(1383年),先后14次减免宁国府和广德州的赋税,以示酬劳。(下)
新闻推荐
古朴内敛的宝章阁,如今终于对外敞开胸怀,展览出全新内涵——宣城梅氏名人馆。10月27日上午,宣城梅氏名人馆正式开馆了。千年楼阁,蕴藏百名梅氏名人...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