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苗苗 徐文宣)为妥善安置此次强降雨受灾的群众,宣城市启用多所学校作为安置点来安置他们。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一些安置点,了解安置学校的最新情况。
记者首先走访了属于转移居民安置点第二梯队的五小,了解他们的安置点准备情况。昨天下午2点半,记者到达市五小时,学校大门敞开,校门口竖立了一块大的显示牌,上面写着“双桥联圩群众避险转移安置点”,在学校门卫室旁边,分别搭建了两个帐篷,帐篷内坐着多名工作人员。现场还分别设立了登记处和募捐处,如果有村民被安置到这里,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接待他们,还能接受社会爱心人士送来的爱心物资。
市五小张校长告诉记者,7月3日,学校就接到通知,被安排作为抗洪避险安置点。随后,学校成立了抗洪避险安置工作组,并设置了后勤保障组、安置接待组、安保小组等,将2号楼、3号楼的40多个教室打扫出来作为安置点,并进行了消毒驱蚊。同时,在每栋楼设置了楼道负责人。此外,全校教师手机畅通,24小时待命,等待安置村民到来。由于没有食堂,学校新添置了开水炉和保温桶,并自发捐助了洗漱用品和食物。
当天下午,在市二小,一场志愿者动员会正在召开。为了保证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市二小抽调了全校几十名男教师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驻守在市十二中安置点各负其责,为他们提供服务。
“虽然我来宣城才几年,但是我很喜欢这儿,看到宣城受灾,能为他们做点事,感到自己也出了份力。”动员会刚开完,来自外地的刘老师便捋起袖子,匆匆赶往安置一线,“听说今天又有不少村民被转移过来,我得赶紧过去。”
“目前,我校安置点尚未有转移群众入住,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采访中,市二小校长王昌元告诉记者,从前两天开始,学校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学校教室内,几位教师正在清扫教室,整理课桌。“这两天,应该有受灾群众会被安置进来了。”一名女老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告诉记者,她是昨晚从教师群里知道安置点缺少志愿者后,今天特意赶来学校的,“在受灾群众来之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余庆连日来,在避险群众的各安置点,公安民警一直都守护在安置点群众的身边,维护安置点秩序,保障安置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调解转移...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