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土地变股份,农户当股东,这在农村可是新鲜事!记者近日在宁国市河沥溪街道营盘村民组采访时了解到,该组村民拿土地入股创办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并与企业签订了“一揽子”开发协议,让原本撂荒的山场田地,变成寸土寸金的“香饽饽”。
营盘村民组紧邻畈村水库,共有74户300多人,土地总面积约10000多亩,其中林地7800余亩,耕地900余亩,水库1200亩。虽然自然条件优厚,人均土地资源也不少,但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田地山林撂荒较多,成了宁国市少有的贫困村。
如何让农村闲置的土地 “活起来”?今年初,宁国市专门成立了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决定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改造现有村民小组,使其成为市场主体。经过调查摸排,最终确定了畈村水库生态旅游为试点项目之一,并于9月30日,由该村营盘村民组全体村民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总计入股土地包括水田、山场、旱地等4185.84亩。
“按自主自愿原则,以村民现享有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除外),经过量化股权后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社长聂希强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能尽快尝到“土地变股份”的甜头,合作社还通过政府规划的项目对接,与安徽太阳禽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开发协议。
太阳禽业相关项目负责人施能龙介绍:“我们与合作社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按水田每年每亩600斤籼稻、旱地450斤、山场100斤的租金标准,依当年收购价折算现金后付给合作社。 ”该公司还计划在当地建设现代化农(林)业园区和生态观光旅游区,村民可以用土地股权参与项目开发,在获得租金的同时,每年享受项目收益所得的股份分红。
“家里地交给合作社打理,我就不用再操心了。 ”村民张远强高兴地对记者说,他在外打工多年,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中的土地,直到入股合作社,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按企业给的价格,我家闲置的5、6亩田地,30亩左右的山场,光租金每年就能拿到6000多元。 ”'
“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就解决了。 ”该市统筹办负责人表示,眼下农民拿租金可分红实惠多,但将来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最大化,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报记者王逸群通讯员芮滢)
新闻推荐
11月16日晚,宁国市在世纪广场隆重举行“爱心暖冬”慈善募捐文艺晚会。宁国农合行作为特邀单位出席晚会。晚会上,宁国市165家爱心企业和11个爱心人士现场分别进行了举牌认捐,现场捐款和承诺捐款...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