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发展思路正确,经营方式得当,就能依靠本地资源优势,盘活农村经济。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就是这么一个依托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新农村,作为一个由旧村落、水库移民共同组成的合并村,龙阁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靠产业致富的好路子。
新家园里生活美
4月底,记者来到龙阁村,放眼望去,绿树成荫,满眼苍翠,登上山坡上的观光凉亭,整村的面貌尽收眼底:一条宽阔的大路贯穿东西,整齐规划的居民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群山环绕之下,龙阁村显得格外安宁。
作为第一批省级美好乡村试点村,龙阁村在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房屋改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水泥路通到组,自来水家家有。今年65岁的孤寡老人胡登元是迁徙到龙阁村的第一批渔民,去年村里刚给他新盖了住房,对于现在的生活,他感触良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村里现在大变样,设施齐全,空气又好,让我去城里住我还不愿意呢。 ”
合作社领渔民水里“捞金”
因水而生的龙阁村,河里野生小杂鱼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仍有1000多村民靠打渔为生。自去年10月份开始长达半年的休渔期后,现在这些渔民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村民冷冻四便是这些渔民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和其他渔民一样,每次捕到鱼他都统销给当地合作社,每公斤100元的价格“合理又稳定”。冷冻四所说的合作社名为港口湾火烘鱼产销合作社,是全国首家淡水鱼深加工合作社。提及合作社的创办初衷,理事长张新军说:“村里水域资源丰富,渔类养殖条件很好。但长期以来,销售通道不畅,使得渔民捕捞上来的野生鱼难以卖上好价格,出现了低价恶性竞争,损害了渔民利益。 ”
为避免这一状况,村里号召渔民和部分加工大户组成了火烘鱼产销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和保护价的形式向渔民收购野生鱼。目前,合作社旺季收购、淡季加工,每年收购鲜鱼150吨,加工火烘鱼40吨,在上海、杭州、南京、宁国还设有直销或代销店,年产值达1320万元。合作社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300户渔民,使渔民收入稳步提升。
“山林产业”助力村庄发展
做好了“水文章”再做“山文章”。茶叶经济、毛竹业和旅游业也是龙阁村值得一提的支撑产业。龙阁村党总支书记张雷军告诉记者,依山傍水,增收致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村民提供了多种增收渠道,每年三四月采茶,五月至十月捕鱼,闲时在家加工毛竹半成品,一年四季不闲着。
由于地处山区,空气湿度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龙阁村非常适宜茶树栽种。村里盛产的有机绿茶 “黄花云尖”是中国茶苑中的一枝新葩。村里的黄花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茶叶产量10万公斤,产值达5500万元,109名社员每户年均获益15000元。
地处中国元竹之乡,8万亩竹林是大自然赋予龙阁村的又一大资源。龙阁村的毛竹经济发展于2001年,全村现有1000余人从事拉丝加工,半成品利润较原材料提高近10倍,户均收入11000元/年。
张雷军说,作为青龙乡旅游设施整体发展的一部分,龙阁村的发展才刚起步。再过几年,等到整个旅游线路建设完毕,龙阁村将会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村民的收入也会成倍增长。
(本报记者张倩通讯员芮莹)
新闻推荐
10月31日晚,继梅丰变电站后的宣城市第二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成功投运,为打造宣城电网升级版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该站位于宁国市港口镇生态工业园区内,于2012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作为第二代...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