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以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为突破口,以专业合作社、专业防治公司为依托,不断加大对林农的无公害防治服务意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创出一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宁国全市林地面积277万亩,是全国著名的山核桃之乡、“元竹之乡”和“毛竹之乡”。过去,由于林农种植管理不规范、方式落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难以提高,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林农的收入和长远利益。
2010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有机森林食品供应基地的战略目标,先后在山核桃产区开展了生态修复培训、禁用除草剂、种植绿肥植物、割灌机购置补贴、限制基地规模、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多项工作,以改善山核桃林地的生态环境。
2011年,宁国市被确定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市),他们让专业合作社和专业防治公司共同担起社会化服务之责。通过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对林农进行培训、服务,依托专业防治公司的装备、药械优势提供支撑。合作社与病虫害防治公司联合开设实体店面,主营相关农资、药械装备供应,聘任技术人员开展咨询、指导、培训业务;市林业局依托实体店开设网络森林医院,设立专家和技术咨询热线,随时解答林农的提问。
社会化服务平台搭建之后,该市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社会化防治服务: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安徽康禾农林病虫害防治公司承担热雾机、大型机动喷雾机等器具,对60名农机操作人员专题培训;联合农业部门及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开展山核桃产业相关培训。仅今春,共计开展培训18期,培训林农1500余人;联合气象部门抓好专业化测报;建立防治示范点4个、示范面积1500亩,带动林农科学防治;先后投入近40万元向林农免费发放生物农药、赠送近600盏杀虫灯,推广生物防治新技术。
通过系列措施,控制了病虫害威胁,山核桃产量和质量有了保障,林农收入也水涨船高。 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65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547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0%,其中南极乡梅村村等山核桃主产区农民人均山核桃收入超过1万元。
以前,仙霞镇山核桃种植户张宝林家的产量低且不稳。在林业专家指导下,他禁用了除草剂,种上了白三叶、紫穗槐、油菜、萝卜等兼具水土保持作用的绿肥,挂上频振式杀虫灯,施用生物农药。现今,山核桃溃疡病、枝枯病、木蠹蛾等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产量由30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1.3万斤以上。
“遇到难题,合作社技术专家随叫随到,什么时候施肥、打药、采摘,都提前发信息告诉我们,让我们省心了。我家有40多亩山核桃,又承包了200多亩。没加入合作社之前,每年产干籽2000—3000斤;去年产干籽1.2万斤,收入是过去的10倍。”南极乡梅村山核桃种植大户张月新欣喜的脸上映射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带给林农的巨大变化。(龙琳段琳张宏)
林业部门对林农进行技术培训,并免费发放生物农药。
新闻推荐
“今年我家春笋喜获丰收,仅笋子一项收入就达21000元,多亏了你们这些专家! ”这是家住宁国市仙霞镇盘樟村狮山组的村民徐坤山,给前来园区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报告喜讯。徐坤山2004年开始引进细叶雷...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