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图像被放大且身体悬空,百岁老人则蜷缩一角,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看出合成痕迹非常明显。令人欣慰的是,官方继回应照片系“PS”后,总算没有搞“下回分解”,有关责任人及时受到了算是很严肃的组织处理。而且,作出这个处理决定的还是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区域内实际的核心决策机构,从中让人看到了从严从重处理的决心和态度。
不难发现,“悬浮照”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而制作者的工作作风问题也为社会诟病。比如,2011年6月16日,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图片新闻,称县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图片中的县领导却“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2012年5月9日,浙江余杭区政府网一则名为“南湖沙滩公园绿化景观优化工程完成移交”的图片中,五名男性全部“悬浮”在绿化带和道路上……“悬浮照”频频现身,我想,如果不是相关人员“很傻”,就是把公众当成“很傻”的人,而若真是后者则更令人心寒,因为它散射出某些公职人员对群众感情的冷漠。
在一些人看来,“悬浮照”只是技术处理方面的小事,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对有关人员痛下狠手呢?我们当然相信,有关人员只是“随手”编辑了一张图片,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之前的官方回应报道中,给出的解释就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拍摄角度的问题,无法将所有领导都拍进一张照片里,所以后来将两张照片合成了一张。”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理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问题照片为何能“闯关”成功?我想,要么是审核把关不严,要么是根本没有建立审核机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折射出没有尽责或者不负责任的作风之弊!这是其一。
其二,公众没有理由不想,如果连编辑新闻稿这样的小事都抱有如此敷衍了事的态度,还能指望他们面对群众的难事、烦心事时能够 “不厌其烦”、“百问不厌”吗?所以,在我们看来,照片“悬浮”的背后恰恰是作风漂浮,而倘若放任或姑息这样“懒散浮”的作风蔓延,只会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树立一堵无形的墙,疏远党群干群关系。
现在,有的政府机关和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多少也与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负责任的漂浮作风有很大关系。对这种不良作风甚至可以说是顽症,既要靠教育管理,也要铁腕整治,绝不能姑息迁就。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手握戒尺,对于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冷待群众,一定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效应,让党员、干部真正强化公仆意识,切实做到在其位、尽其能、负其责。
□ 安自逍
新闻推荐
“亲爱的,我怎么可...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