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积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也在探索和创新实践中逐步由单一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专业种植大户3496户。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120个,共流转承包耕地面积41.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9%。其中,种植业平均经营规模172亩,是全市户均承包耕地面积3.5亩的49倍。“适度规模、类型多样”为特色的“郎溪模式”被列为全国家庭农场五种模式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2548家,成员总数20.7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30%。各级示范社561家,其中国家级45家、省级20家、市级202家,示范社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市直有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先后开展“亿元贷款支持百家合作社行动”、“亿元贷款支持百家家庭农场提升行动”。相关市金融机构出台《支农再贷款定向支持现代农业指导意见》,创新“开鑫农场”等信贷产品。截至2015年3月,全市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9.35亿元。支农再贷款余额2.73亿元。
积极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宣州区组建现代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皖南农商行合作,每年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6亿元;旌德县财政安排600万元资金设立助保金,与邮储银行、皖南农商行合作,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宁国市组建了全省首家“林权融资担保中心”和“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开展林权融资担保和森林资源收储服务,目前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73亿元。
(本报记者 刘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双拥创建,重在基层。近年来,宣城市结合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促进部门拥军常态化、军民共建实体化、双拥活动经常化、社会拥军群众化。 &n...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