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宁国新闻 > 正文

过年吃圆子 吃出团圆味

来源:皖江晚报 2019-02-04 11:48   https://www.yybnet.net/

高泽霞(二排左四)珍藏的2000年春节拍摄的全家福。(翻拍)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对于75岁的高泽霞来说,年味既是圆溜溜的圆子的喜气、黄金般色泽的鸡汤的香味,更是阖家团圆的美好、聚天伦之乐的幸福。

“小时候,年味总是冒着热气的,母亲在厨房忙碌,香味随着热气四散开来。”高泽霞笑着说,物质匮乏的年代,像鸡肫、香肠这样的菜,也只有过年才能见到。母亲将鸡肫或者香肠切成片,一片片平铺在一碗咸菜上,来了客人,才会端出来,不过客人也心知肚明,绝不会向这些罕见菜动筷子。

后来,兄弟姐妹相继成家,不过在大年三十,大家依然会赶回老市里老母亲的家中。“桌子椅子不够,就拿写字台来凑。”高泽霞记得,计划经济时代,什么东西都需要票证,猪肉一个人一个月才半斤,因此,饭桌上常见的依然是青菜、豆芽、芹菜等,但有两样菜必不可少:一为红烧鲢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一为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猪肉紧张,那时候的圆子都是用莲藕炸的。从我有记忆起,无论是什么食材,团团圆圆的圆子都是年夜饭上的主角。每逢炸圆子,孩子们围在灶台边,像一只只‘小馋猫’,那一口刚出锅的圆子的味道是我们的最爱。”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渐渐地,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有财力炸肉圆子,高泽霞家自然也不例外。“炸的肉圆子也从一小碗变成了一脸盆,团团圆圆的肉圆子再也不是罕见品。”

“如今过年,除了肉圆子,黄金般色泽的鸡汤也成为家家餐桌上的必备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也就一只鸡,转变始于1991年。”高泽霞清楚地记得1991年的春节,在原物资局上班的高泽霞分到4只鸡,在宁国施工的老伴又在当地农户家购买了7只鸡,“这些鸡全家上下敞开肚皮吃都吃不完。”高泽霞乐呵呵地说道。

时代不断在进步,转眼就到了2004年,那一年,高家的年夜饭第一次挪到了饭店。“在太阳广场的一家饭店,席开两桌,每一桌都有十来个人。那时候,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家中人丁兴旺,人口越来越多,只有饭店才能‘装’得下这一家子人。”高泽霞坦言,新春佳节,一家人最看重的还是团圆,除夕夜,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家人都围坐餐桌旁,便是最好的过年味道。

“现在生活条件好,想吃什么有什么!女儿们生活幸福,我也有了重孙子。这个年,孙女们都回来团聚,这就是最大的幸福!”高泽霞笑着说道。

本报记者 方燕通讯员 唐成云

新闻推荐

春联:贴在门上的“锦鲤”

“转发这条锦鲤,未来三天将有好运。”回首2018年,“锦鲤”成为一大网络流行语,网友通过“转发”“点赞”等方式在社交网...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过年吃圆子 吃出团圆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