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城 今日宁国 今日郎溪 今日广德 今日泾县 今日绩溪 今日旌德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今日宁国 > 正文

古老城隍庙街以庙得名

来源:潍坊晚报 2020-08-23 09:55   https://www.yybnet.net/

清代光绪末年的潍县城区地图上,有一条标注为城隍庙巷的古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标注则是城隍庙街。除了“文革”期间曾改称红旗街,城隍庙街的名称至今没再变动。而“城隍”一词则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含义演化。

巷宽七米宛如长蛇从东向西略偏西南

一百多年前的城隍庙巷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古巷老街,当时的长度在260米左右,宽7米左右,在潍县城里算得上是相对宽阔的街巷。

光绪末年的潍县城区地图对这一带的标注很简洁。

城隍庙巷的东口为一处十字路口,路口东面向东的老街标注为胡家牌坊,胡家牌坊向东通往附近的梁家巷,路口南面向南的老街标注为治前,即县治前街或县治前的简称,治前向南不远即可到达潍县城的地理中心大十字口,路口北面标注为大门,即潍州-潍县衙门(以下称潍县衙门)的大门。自大门起向北为潍县衙门建筑群的正面入口部分,本地人俗称县门口。也有人将治前加上此正面入口部分统称为县门口。还有人将县门口称为洪家县门口,名称的来源待考。

50年前,笔者见到的城隍庙街已成为红旗街的组成部分。沿古巷老街东口西行三四十米,整体走向开始略偏向西南方向。两边临街的房屋建筑按照巷子调整后的走向,每隔一段距离即略向外凸出或略向内缩进,凸出或缩进的幅度都不大,长的往往不到1米,短的则仅有几十厘米,都不明显。古巷老街维持略偏向西南的走向,前行近200米后,即恢复正东正西走向直达西口。这样,整条古巷老街从东到西便像是一条逶迤前行的长蛇。

老巷遵从标注名称

城隍庙街沿用至今

光绪末年,距离城隍庙巷东口70米左右,路北有一条明显窄于城隍庙巷的小巷,标注为仓巷(即后来的仓巷子),通往附近的金巷(即今金巷子)以及潍县城的北城墙下。

从仓巷南口沿城隍庙巷继续西行10米左右,路南有一条与城隍庙巷几乎等宽的小巷,标注为南巷,疑似为城隍庙南巷的简称。南巷向南不通,南行70米左右,宽度收窄为不足两米,向南再行30米左右就是巷内最深处民居的门口和居民院落了。

南巷北口沿城隍庙巷再向西10米左右,出现一处长方形的小广场。小广场与城隍庙巷路面整体相连,南北长不足27米,东西宽16米多,主体部分位于古巷路南,北沿与古巷北沿基本在一条线上,东、西入口处各建有一座牌坊。小广场南部为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北面为城隍庙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两座牌坊和戏楼都是城隍庙的附属建筑物。

小广场西口又西行150多米,城隍庙巷西口就呈现在眼前了。西口为一处丁字路口。以丁字路口为界,路口南面向南的老街标注为翰林院街,翰林院街向南通往附近的西门大街;路口北面向北的老街标注为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向北可直达潍县城的北门(望海门)并可出城门踏上城外的官道大路。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条古巷老街仍记载为城隍庙巷,标注则变成了城隍庙街(以下统称城隍庙街)。而南巷则既无标注又无记载,但附近民众仍称之为南巷。以后,这条古巷老街遵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标注名称。除了1967年至1981年间与附近的察院前街、新街子、胡家牌坊街合并后称红旗街,城隍庙街的名称没再变动且至今原址尚存。

“城隍”原指城防设施后来为城池守护神

笔者见到的当代官方对城隍庙街名称来历的解释十分简约:“街以庙得名。”城隍庙则因为庙内供奉的城隍而得名。城隍,古代民众敬称为城隍爷。

其实,把“城隍”二字拆解开来,“城”的本义为我国古代都邑四周用于防御的墙垣,包括城墙、城门、城楼、敌台等建筑物在内的所有土建城防设施;“隍”的本义则相对简单,就是指城外绕城挖掘的护城河,有水的护城河称为“池”,无水的护城河称为“隍”。由此可见,“城隍”一词的本义与现在使用频率仍不算低的“城池”一词,基本是同义的,泛指我国古代的城防设施。

在我国古代,城隍何时由城防设施人格化、神格化为城池的守护神,则未见确切记载。目前笔者见到的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城隍,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出现在今安徽芜湖,为三国时期的吴将、芜湖侯徐盛。徐盛是目前笔者见到的最早的将城防设施人格化、神格化为城池守护神的城隍。此后的历朝历代,各地有人物原型的城隍越来越多。例如江苏镇江、安徽宁国等地的城隍为汉代将领纪信,江西赣州、吉安等地则以汉代将领灌婴为城隍等等,都是将历史上的著名武将尊奉为城隍。

起初,城隍多为有原型人物的城池守护神。对城隍的祭祀活动以民间自发者为多。唐代的不少官员、学者热衷于此道,如著名人物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韩愈有《潮州祭神文》等作品传世。城隍祭祀活动便逐渐带有了官方色彩。到了元代,甚至皇帝都为地方城隍封爵,如元代天历二年(1329)文宗皇帝封大都(今北京)城隍为“护国保宁王”等等,但都仅为特例。笔者见到的记载,我国明代以前的城隍祭祀活动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多以自选动作为主。

明朝大封天下城隍各地纷纷奉旨建庙

明代洪武二年(1369),太祖皇帝(即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

京都应天府(府治今江苏南京)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府(府治今河南开封)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显灵王”,临濠府(府治今安徽凤阳)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府治今安徽当涂)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和州(州治今安徽和县)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滁州(州治今安徽滁州)城隍封号为“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这六个地方,在明初都有特殊地位,城隍都是正一品官阶。

国内其他各府、州、县、府城隍封号为“鉴察司民威灵公”,正二品官阶;州城隍封号为“鉴察司民灵佑侯”,正三品官阶;县城隍封号为“鉴察司民显佑伯”,正四品官阶。当时的潍州城隍也得到了“鉴察司民灵佑侯”的封号,为正三品官阶。朝廷仅仅过了一年就进行了调整。此后,朝廷很少提及各地城隍的封号和官阶,京都应天府城隍为都城隍,其余各府、州、县城隍则分别称某某府、州、县城隍。而有的官员、士绅在与城隍有关的著述中,仍会提及明太祖御封本地城隍的封号和官阶。

各地纷纷奉旨建起城隍庙,而多地城隍为无原型人物的抽象的神明。笔者未见潍州-潍县城隍的原型人物记载为何人。在国家制度层面,各地城隍庙成为官庙,城隍演变为国家行使地方神权的重要载体。供奉、祭祀城隍成为各地地方官署必须履行的职责。潍州-潍县城隍庙(以下简称城隍庙)也是在明代洪武年间兴建的。

清代朝廷对御封城隍的方法有所调整。但整个明、清时期,我国各地城隍庙和城隍的作用无多大变化。

新闻推荐

持续“加码” 安徽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协同打造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全域被纳入长三角,这是安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今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麻川河上麟凤桥2020-08-20 00:56
评论:(古老城隍庙街以庙得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