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校教学大楼之一。
省档案校实训大楼之一。
安琪儿幼儿园(校内实训基地)。
5月,四川省档案学校(以下简称“省档案校”)新一年招生工作启动之初,该校2013级文秘专业学生彭宇向学校发回就业反馈信息:“我现在已经升任为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的一名领班,每月工资4000余元。”
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曲木伍牛莫,向班主任打来反馈电话:“我正在广东打工,为9月就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赚取生活费用。”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茂杰说:“我虽然大专在读,但在芦山县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认真工作获得学校认可,毕业后的工作已经得到落实。”
……
一条条从各地反馈回来的就业、升学信息,令省档案校全体教职工备感欣慰、备受鼓舞。
优秀实习生高蕾接受媒体采访。
就业升学
实践梦想的乐园
2017年,省档案校共有253人参加高职单招考试,报考省内外13所高职院校,上线191人,上线率75.5%;经过多年发展,省档案校在北京、山东、成都、雅安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
又一年的毕业季悄然而至,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莘莘学子正面临抉择。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5月19日,省档案校2017年招生预报名工作启动不久,从该校毕业的李彧,带着从凉山州赶来的母亲和弟弟樊正雄走进学校招生办公室,咨询今年招生计划,并为弟弟进行预报名。
是什么吸引李彧姐弟俩选择就读省档案校?
“我是学校文秘专业2013年毕业生,毕业后在雨城区一家商场工作,工资稳定,工作也比较轻松。”李彧说,现代社会技能型人才紧缺,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比较好就业,“全家人都支持弟弟来这里上学。”
“以我现在的成绩,通过普通中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很困难。”樊正雄说,选择到省档案校学习,是希望学到一门真本事,将来能有一技之长,像姐姐一样找一份好工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担当的省档案校,正受到越来越多学子的青睐。
“职业教育就是为本行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省档案校校长徐宏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领域,给有不同理想和愿望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省档案校,一届届的莘莘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学会一技之长,成就出彩人生。
李鸿健,芦山人,省档案校20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出生时脑部缺氧,李鸿健的手脚不如正常人灵活,说话表达也不如正常人清晰。曾经的他,为此感到自卑。就读省档案校后,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李鸿健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变得自信坚强。
如今,学习刻苦的他成功考上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即将成为一名大专学生。“如果不是学校培养,我没有这样的机会。”谈到母校,李鸿健充满感恩。
在省档案校,还有很多个“李鸿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省档案校的教育教学平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升学,省档案校所有就读学生的发展情况令人欣喜。
2017年,省档案校共有253人参加高职单招考试,报考省内外13所高职院校,上线191人,上线率75.5%;经过多年发展,省档案校在北京、山东、成都、雅安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
这组看似枯燥的数据,正是省档案校专注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果。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细心指导。
特色专业
开启成才之路
截至目前,省档案校共开设了档案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含3D打印方向)、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民间传统工艺(雕刻方向)、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9个专业
背靠周公山,紧邻周公河。坐落于雅安市雨城区的省档案校,建校于1986年,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的档案类中等专业学校,直属四川省档案局。
三十载沐风栉雨,省档案校在办学历程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全国档案系统重点中专、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教育部认定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大小凉山彝族“9+3”免费职业教育内地中职学校、四川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项目学校,同时也是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历经30余年的发展探索,省档案校坚持内外开放、多元发展、合作创新的教育教学格局,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说到特色,以档案为名,省档案校自建校以来,培养了大量中、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学校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现有100余人担任处级以上干部。”徐宏说,一届届的毕业生正成长为四川档案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众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给学校带来蓬勃生机。
不仅仅是档案管理专业,省档案校的文秘专业、计算机应用和学前教育等专业同样出彩,是雅安市“市级重点专业”。与时俱进,是省档案校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省档案校行进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坚持服务社会,不断开拓创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办民间传统工艺(雕刻方向)专业。
——助推社会服务事业,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紧跟社会人才需求,开办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
不断丰富的,是学校中专学历层次的专业内容;不断开拓的,是学校对时代发展的深刻理解。
不可否认,档案管理专业还是省档案校的“王牌”专业,但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生的经济方式让该校在时代交替的阶梯上,登高望远,成就新的高度。
截至目前,省档案校共开设了档案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含3D打印方向)、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电子电工方向)、民间传统工艺(雕刻方向)、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9个专业。其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图书档案管理、文秘等专业还开设了3+2全日制大专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就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训练。
产教融合
特色教育重实训
走进省档案校校园,文秘专业实训室、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训室、3D打印技术应用实训室,雕刻艺术教学基地、安琪儿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实验档案馆(档案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这些分布于校园各处的实训教室、基地,是该校注重实训操作教学的最好佐证
5月27日,全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调研座谈会在省档案校召开。作为会议承办方,省档案校承担着相关接待事宜,为了给所有来宾营造宾至如归的感觉,该校提前做了充足准备。
“各位老师好,欢迎来到四川省档案学校”“各位老师辛苦了”“老师们请往上走,注意台阶”……当日,走进省档案校校园,分布在校园各处的接待队伍便给参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负责此次接待工作的,是省档案校高职2015级1班文秘专业的全体同学。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更是一次难得的实训锻炼机会。
“作为摄像师,在拍摄这类参观、视察活动时,一定要走在队伍的前列,提前就位,方便拍摄”“拍照时,尽量拍摄人物正面照片,不要拍摄背面、侧面”……学生黄树婷承担会前学校参观活动的拍摄工作。现场,在自己动手进行实训操作的同时,黄树婷也得到老师的现场指导。
“这样的实训很有意思,能让我提前积累经验,尽早地适应社会需求。”黄树婷说,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大家创造了很多实习锻炼的机会,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
产教融合,是省档案校坚持多年的办学理念。
走进省档案校校园,文秘专业实训室、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训室、3D打印技术应用实训室,雕刻艺术教学基地、安琪儿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实验档案馆(档案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这些分布于校园各处的实训教室、基地,是该校注重实训操作教学的最好佐证。
这并不是全部。
“截至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三个档案事务服务公司,对内是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对外是经营性公司。”徐宏说,学校还于2014年牵头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档案职业教育集团——四川档案职业教育集团,吸引了43家企业、单位加盟,让学校档案人才培养有了新载体。
未来,省档案校将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继续做好做大校办企业,建设打造“互联网+档案”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广大学子创造更多实训锻炼机会,深入做好档案科研工作,全方位为四川档案事业乃至全国档案事业服务。
省档案校接受“授渔计划”600万元的捐赠。
政策福利
学生求学有保障
在省档案校,所有就读学生均可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授渔计划”助学金、雅安市慈善助学金、“烛光”爱心基金、勤工助学金等众多资助政策,实现求学梦,成就新未来
2014年,四川省比照藏区“9+3”教育模式和政策措施,启动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组织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适龄青年到内地(除涉及的13个县区外,统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9+3”免费教育计划。
同年8月,首批201名来自凉山彝区的“9+3”学生进入省档案校学习。如今,三年之期将至,这批学子即将离开校园,开启新一阶段的人生旅程。
回顾这三年,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有什么收获?
“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学会一技之长,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发向。”来自凉山州喜德县的“9+3”学生曲木伍牛莫说,“在省档案校学习生活期间,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对未来充满信心。”
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曲木伍牛莫,家中清贫,生活拮据。刚进省档案校时,她在老师的印象中,是个胆小、害羞又自卑的姑娘。考虑到曲木伍牛莫的家庭情况,学校为其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她解决日常生活费用。三年来,为了回报学校的培养,曲木伍牛莫刻苦学习,表现出色,不仅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在今年3月通过考试,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获得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学校里有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家里比较贫困,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农村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徐宏说,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省档案校对广大学子的庄严承诺。对此,该校在做好国家助学金、彝族“9+3”资助,校内“烛光”爱心基金等项目外,还争取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的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渔计划”实施以来,省档案校928名学子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作为‘9+3’学生,我获得了免学费就读的机会;作为\‘授渔计划’资助的学生,我在校的生活费用有了保障。”2014级学生海哈日方说,“授渔计划”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她的生活费用问题,更拓宽了“9+3”学生就业和提高学历的渠道。
就读省档案校后,海哈日方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今年,她参加凉山彝区“9+3”单招考试,被四川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录取。
截至目前,省档案校2014级201名“9+3”学生中,有47名学生通过参加“授渔计划”、学校推荐、自己联系等方式和途径实现了就业。其中,特久日黑、曲么阿呷等30名学生,在北京、山东的“授渔计划”资助企业和公司实现就业,阿威阿巫、吉则依伙等人还升任为部门副经理。154名参加凉山彝区“9+3”单招考试的学生中,有136名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录取率达88.3%。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省档案校全力搭建的“免、助、奖、勤”助学体系的有力支撑。
在省档案校,所有就读学生均可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授渔计划”助学金、雅安市慈善助学金、“烛光”爱心基金、勤工助学金等众多资助政策,实现求学梦,成就新未来。
雅安日报记者 李丽/文 省档案校供图
新闻推荐
青衣江,雅安的母亲河。以其为首,加强流域管理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以生态文明为总揽,雅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步伐铿锵有力。出台制度、明确方案,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随着河长...
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