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雅安新闻 > 正文

多点多极布局 助推区域发展 协同创新瞄准1000亿成果转化

来源:四川日报 2013-11-13 14:56   https://www.yybnet.net/

11月1日,中国·成都皮革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这是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国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工作之一。此前一天,“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智慧工程暨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112名生产力促进中心代表参加了会议。“协同创新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提供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共建互联互通的“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云服务平台”,通过网上网下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有效地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助力企业智慧成长。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在兑现这些产业升级的关键元素背后,一直有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其承担的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的影子。

目前,该“成果转化平台”已经形成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和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系统两大服务系统。

初级的承接产业转移到本土化的产业升级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产业集群合理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组织体系,服务产业集群、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巨大需求面前走出了一条多点多极创新驱动的实践之路。

□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文/图

多点多极布局 夯实区域产业基石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在全国有效扩大内需、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四川推出2336个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其中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项目分布除成都之外,呈现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多点开花的局面。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从初级的承接产业转移到本土化的产业升级,四川的产业发展良性预期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产业集群合理分布等挑战。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组织体系,服务产业集群、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巨大需求面前,不仅对所在市(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起着支撑性、引领性作用,而且部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中属于四川省科技一号工程七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的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面向全省重点园区、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型企业提供系统服务。

据该平台的牵头、主持单位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蔡继鸣介绍,自2012年启动“平台”建设以来,聚合了全省现有区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目前该平台下属涵盖全省21个市州、各行业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子平台24个,形成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体系和区域联动服务能力,推动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通过省、市、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三级联动模式,“平台”实现了高端资源整合与项目服务落地的服务模式,目前已重点联合和深入服务了承担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200余家。例如,在“平台”的牵线搭桥之下,今年1月四川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成功以910万欧元的价格获得德国EK公司所有的EA888第三代发动机缸体制造技术。目前,绵阳好圣已经基本掌握该项技术,在为大众汽车提供相关零部件的竞争中获得了先发优势。在平台的服务案例中还包括帮助四川飞亚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全球唯一的聚芳醚醚氰(PEEN)特种高分子材料,推动中车集团搞精度弧锥齿轮制造技术产业化,为四川艾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农机产品知识产权专利申报辅导出口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服务区域覆盖全省,服务行业包括工业、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行业。

同时,在搭建和完善、升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基础上,“平台”还将协同创新的目光放得更远。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进组建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成都、昆明等西部省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共同推进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新能源研究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推进西部新能源联盟成立,共同推进西部地区的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形成了西部大区域两大综合服务平台。

产业集群全面开花 挖掘千亿“含金量”

据了解,2012年,“平台”共计服务企业6286家,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8家,新增就业人数72754人,新增产值427.2亿元,带动产值1228.4亿元。2013年1-6月,“平台”共计服务企业3329家,帮助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341项,其中立项的达127项,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就业人数39993人,新增产值366.54亿元,带动产值814.45亿元。作为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已经初步展示出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全省工业领域平台的服务案例已经“全面开花”,各平台依托单位配备了必要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支撑,采用“中心进园区”、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方式,联合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产业技术服务联盟,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纽带,服务产业集群(园区)、服务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如何更上层楼?虽然成立不久,但是在平台领导团队的心中早已经有清晰的目标。蔡继鸣告诉我们,到2014年末,将构建由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网络服务支撑五大功能模块十大系统的科技资源的区域服务平台,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体系,重点服务区域特色产业集群36个、技术创新联盟5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重点服务成果转化企业300家以上,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通过联盟载体深入企业开展需求调查、技术支撑、技术咨询、问题诊断、产品检测、培训交流、培育策划和信息集成等针对性强的、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和信息资源不对称、领军人才缺失和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等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瓶颈问题,从而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在整合全省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对接企业的同时,“平台”也重视一线人才梯队的建设。打造强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同样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聚集、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区服务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省市县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职服务人员。省农村发展中心成立了囊括农业科技、“三农”经济、涉农专业技术、基层社会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培训科技特派员。截至目前,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为“平台”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专职服务人员1500余人,提升了服务能力。

三大创新服务模式加速成果转化

1

邻水模式——

省市县联动+商会服务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立省市县三级战略互动联盟: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行业与区域互动的方式,以邻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家商会工作人员为基础,结合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邻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邻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业务骨干,共同搭建专业服务团队,分别与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邻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了省市县三级互动战略联盟协议,建成了由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华大学、重庆汽车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1个,专业团队从业人员达到35人。在邻水经济开发区成立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邻水分中心,与开发区商会互动,为入驻的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技术和发展服务,对接纳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2

遂宁模式——

专家对接企业,服务区域发展

在四川省科技厅、遂宁市人民政府指导下,遂宁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在遂宁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机械行业专家服务试点工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家30余人围绕遂宁工业产业发展进行专家服务,已经形成专家团队与企业每季度一次的问诊机制,探索一种专家服务企业的新模式。

3

攀枝花模式——

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产业园区

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攀枝花钒钛产业园、邻水工业园、自贡高新区、广元经开区建立合作,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服务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2013年1月25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正式成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攀枝花钒钛中心”。当天,省科技厅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向钒钛产业园区授牌,这标志着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进一步提速。由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园区合作,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成立钒钛中心,已梳理出高新技术备选企业12家,预计产值89亿元。

链接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

1、背景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属于四川省科技一号工程建设的七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平台”由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各市州生产力促进中心,部分行业中心、在川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同组建而成。“平台”聚合现有区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力和设备资源,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以成果转化平台项目为纽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重点面向全省重点园区、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服务。

自2012年3月启动“平台”建设以来,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工作取向,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2011—2015年)》(川府发【2011】20号)总体部署,围绕建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协作网络、开展转化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以“中心进园区”的模式,服务特色产业集群、服务企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2、简介

■平台定位:依托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体系,聚合现有区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力和设备资源,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面向全省特色产业园区(或集群)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深层次的综合技术服务。

■平台建设内容:面向四川省及西部区域的创新创业发展需求,构建由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网络服务支撑五大功能模块十大系统的科技资源的区域服务平台。

■服务对象及内容:对象为全省特色产业园区及其区内企业;内容:一是为园区创新驱动提供发展服务,二是为园区企业提供深层次综合科技服务,包括开展发展问题诊断服务、专利策划及申报服务、项目申报指导和服务、科技成果提炼和总结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咨询服务、项目产品检测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企业需求对接服务、共性技术推广服务等深层次的综合技术服务。

3、建设中期成效

2012年,“平台”共计服务企业6286家,完成成果鉴定153项,专利申报数达到2536项,帮助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请入库1119项,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8家,新增就业人数72754人,新增产值427.2亿元,带动产值1228.4亿元。

2013年1-6月,“平台”共计服务企业3329家,完成成果鉴定119项,专利申报数达到993项,帮助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341项,其中立项的达127项,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就业人数39993人,新增产值366.54亿元,带动产值814.45亿元。

动态

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由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建设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从构建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手段、夯实服务基础、打造对接平台五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加速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服务体系。已初步构建起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总平台,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雅安·川西北等5个区域分平台,6个市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77个县(区)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组成的,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区域互通的“省-区域-市-县”四级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团队。通过培养平台专职服务人员、整合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队伍、依托全省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家团队等方式,形成了一支由近500名专职服务人员、1069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86名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专业化、立体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大军。

——创新服务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成了以技术转移和区域协作相融合的“四川农业技术转移暨区域协作网”,建设了政策法规、科技项目、技术成果、技术需求、科技人才、龙头企业、科技机构、区县科技和特色产业资源共8个专业数据库(聚集信息资源6200多条),开发了具备实时查询、定时推送等功能的农业科技成果发布系统和农业技术需求发布系统。

——夯实服务基础。对近600家涉农企业的成果转化现状及技术需求做了系统摸底调查,覆盖全省21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共收集到2500多条企业需求;同时对四川省“十一五”以来的2000余项成果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形成四川省农业科技获奖成果、鉴定成果、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新产品、授权专利5大类技术资料,涵盖近20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关键环节。

——搭建对接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近20次。如面向全省性的“现代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进会”,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的“2013·川南片区(泸州)特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面向行业性的“成都伏季水果产业(葡萄)成果及集成技术推介会”等,累计推介和展示各类新品种、新技术700多项,促成科技合作项目200多项。

截至2013年9月,“平台”围绕农畜超级种和现代农业两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共计服务企业878家,提供成果转化服务2456项次,协助182个项目进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库,成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32个,新增就业人数近5.5万,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新闻推荐

第六届熊猫电影周圆满闭幕

本报讯(记者王飞)在结束为期4天的系列活动、评选出观众喜爱的最佳摄影、最佳动画片等7个奖项后,11月22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落下帷幕,最终,《切尔诺贝利的狼群》获得了本...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多点多极布局 助推区域发展 协同创新瞄准1000亿成果转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