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地: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寻访对象:高级农艺师王艳惠
最美理由: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工人王艳惠,凭借不懈努力取得农学博士学位,成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她长期扎根农业科研第一线,奠定了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菜育种基础,选育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累计3亿多元。
□本报记者 王玉姗
最美追问
“最近每天我都在田里栽油菜,早上7点出门,晚上6点30分回家……”从10月开始,王艳惠每天斜挎着自己军绿色的帆布包起早贪黑地在油菜田里劳作。她坦言,以前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这些年如果没领导的关怀,没有家人、同事的支持和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将一事无成。工作上的‘拼\’,是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在里面吧。”
时间回转到1991年。高中毕业的王艳惠在乐山市农科院开办的—家面包厂里做面包,后来做了打字员。那段时间,王艳惠经常被噩梦惊醒,“我一没技术,二没学位,以后没有工作怎么办?”下定决心后,王艳惠“屏蔽”了一切娱乐活动,专心复习,一步步考入了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成人大专)、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自学考试、统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
据了解,乐山市农科院开展杂交油菜育种工作后,初期安排王艳惠承担油菜课题,开始探索性地开展油菜的杂交育种研究,除了承担油菜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还承担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等工作,她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研究课题上。
王艳惠出生于3月。每年3月,正是油菜开花的季节,她生日时,总是在油菜花田中忙碌。
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几十亩油菜田,光套袋就有上万株,还要做大量的测交、观察、选株,半点也不能马虎……每年花期时,繁重的工作量会让王艳惠下班回家后有头昏、呕吐的症状,但她只是吃点药,倒在床上想想第二天的工作,然后醒来继续下田。
“我知道有人议论我‘莽\’得很,不知道图的是啥子。”王艳惠笑着说,“我很累,但也很充实。”
辛劳换来了累累硕果。王艳惠主持的油菜选育技术研究,多次获得乐山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累计3亿多元,“新的油菜栽培技术铺开后,产量至少能提高30%。”
美丽点赞
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鑫:遇到不如意的地方,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靠投机取巧避过去,王艳惠靠自己踏踏实实去奋斗去改变。单位不少同事受她的影响,也边工作边学习,不断进步。
记者手记
采访中得知,经历了两次高考失利的王艳惠,一有压力就会梦见自己在高考考场上不会解题,这个梦魇直到她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才消失。从面包工到农业科学家,每一步的背后,都凝结了王艳惠不懈的努力,努力过后,她收获的是自信。
“当初自学,没有学过的科目,就背,看不懂的资料就不停多看,直到看懂为止……”她用自己的“笨办法”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在雅安学习的几年,她连周公山、碧峰峡这些知名景区都没有去过。可她认为,“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应该干一行爱一行。”
新闻推荐
12月17日,雅安市雨城区一家大学生创业微型盆栽店推出上百种微型盆景,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选购。微型盆景用盆小巧,可以放在掌上,所以也称为掌上盆景,它的植株构思精细,造型美观,可放在案头,也可放在博古...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