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绵阳的援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效果明显,当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
□本报记者 邹俊川
“我要在嘉阳小区开一家中餐馆。”5月9日,看着镇上熙来攘往的游客,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村民罗学群说,绵阳的援建给他们带来发展机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绵阳援建雨城区。通过绵阳的援建,雨城区恢复重建工作效果明显。今年2月,绵阳援建中里镇的首个项目——中里新2桥项目通过验收,其余6个援建项目也已基本完工,中里镇正成为一个受到游客青睐的精品小镇。
精心筛选“交钥匙”项目
芦山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绵阳市委市政府发出紧急动员令:全力支援抗震救灾。不到一小时,经验丰富的救援队带着急需的药品、食品、物资赶赴灾区。
抗震救灾还在进行时,曾抗击过汶川特大地震的绵阳就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对口援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下,2013年7月20日,绵阳被确定对口援建雨城区。次日,绵阳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对口援建工作。两天后,绵阳市委副书记带队前往雨城区对接援建工作。
这是一个在八方支援下实现震后发展振兴的灾区的感恩,是一个地震灾区对另一个地震灾区的爱的传递。对口援建工作开展以来,绵阳先后召开21次专题会研究援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22批次前往雨城区检查督导援建项目建设。
按照重建规划,绵阳投入4020万元用于中里镇重建。绵阳还依托市慈善总会再筹资1860万元,并争取香港李嘉诚基金会、香港乐施会等社会组织捐款2100余万元。
最初,绵阳打算“交支票”。考虑到当地灾后重建力量有限、重建时间有限,最后选择“交钥匙”,集合绵阳丰富的重建经验和力量,啃重建中最硬的骨头。
科学援建,规划先行。绵阳邀请省内外知名设计师搞好规划,注重当前与长远、新建与提升、经济与适用、安居与乐业相结合,让援建项目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打下基础。
在确定项目时,绵阳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并进行广泛调研。一到逢场天,中里镇就被堵得水泄不通。
(下转06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眉灵)记者6月5日获悉,省交通运输厅航务管理局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泸州、宜宾、乐山、广元、雅安等地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督查。督查组以暗访检查为主,前往各地辖区旅游水域和重点渡口码头,重...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