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雅安日报记者 郝立艺 摄
市政务服务中心 雅安日报记者 郝立艺 摄
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解业务流程 雅安日报记者 郝立艺 摄
市民咨询业务办理相关事宜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小时办结区办理业务
2018年,是市政府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管办)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之年,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开局之年。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就是改革的切入点和出发点。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市政管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这一重要决策部署,把优化政务服务放在工作首位,从群众和企业最密切的事项入手,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省“放管服”改革的排头兵。
方便
群众办事只跑一次
2018年5月2日,“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雅安市正式实施。自此,广大市民及企业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便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或通过政务网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
“以前办个事要跑好几次,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也不高。”市民刘女士是雅安市第一批享受“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的办事群众之一,在5月2日当天体验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之后,她不禁感叹道:“以往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办理好的事情,现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的确如此。程序多、时间长是群众和企业办事遇到的最大烦恼,来回奔波、排长队的现象大大浪费了办事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在雅安市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后,群众只要带上齐全的资料,前往相应的办事窗口,转交服务人员之后,便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业务办理。
精简了办事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一次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的服务理念。
“我们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实施联合勘验行动。”市政管办负责人介绍,部分事项需要进行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因此,市政管办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确认是否予以受理。受理后,由市政管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对其进行现场勘验、现场发证等事宜,让企业办事“零跑”得以实现。
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实施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市政管办积极探索创新以“八个一+四配套”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机制,制定政务服务大厅十项便民措施,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深化政务服务下基层活动,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理身份证、护照、老年证、林木采伐许可证等证照。同时,对当场不能领取的证照,免费邮寄送达,由地方财政“买单”。
截至2018年11月26日,仅行政许可综合窗口已办结1.1万余件事项,平均提速50%以上;一小时办结区办件量为25.3万余件;办理自助和网办服务事项23万余件。
便捷
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设置了18个“无差别受理”的综合服务窗口,窗口后台,是工商、林业、城管、质监、住建等各个部门的集中办公区。
“高效”成为这个窗口的代名词。群众办事程序多、时间长的问题已成为过去,在这里,服务窗口调整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
拿号、递交资料、填表……在综合服务窗口,市民徐珊30分钟便办理好了业务,“这就办好了?”她感叹如今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也感受到了“一窗受理”的便捷。
以前办理不动产登记一直面临环节多、手续繁、负担重、时间长等问题,为切实解决此类问题,在去年7月,雅安市正式实施不动产登记改革,着力打造“一机取号、一套资料、一次受理、一网缴费、一窗出证”五个一服务,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措施,让前往办理业务的市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一个窗口受理,不用来回跑,省时省力。”市民王伟表示,改革后,不动产、房管、税务三个部门资源整合,聚齐在一个窗口,只需备好资料交给工作人员,其他后续事宜由工作人员帮助办理,窗口简洁的办事流程,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的自助办税体验区内,摆放着十余台电脑,不少市民在电脑前根据相关提示办理税务事宜。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市民杨丽按照提示,填写资料提交,快速地完成了税务申报。
“以前每到报税高峰期,办税区人山人海,光是排队就需要很久。”杨丽说,有了自助办税体验区,前往办事的市民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完成税务申报,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一网通办”的便利获得了不少市民的点赞。
从以前办理业务排长队、来回跑、时间长,到现在的“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变化的背后,是市政管办联合多部门大刀阔斧改革的成效,也是雅安市推行“雅安政务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果。通过简政放权的“减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路,工作人员多跑路”的改革初衷。
贴心
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雅安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是群众的“小棉袄”,搭建起便民惠民的“连心桥”,成为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助推器”。
2016年9月1日,“12345”热线正式设立,旨在解决全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热线管理中出现的热线号码繁多、热线职能交叉、群众诉求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是推进“放管服”,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每个窗口前都有一个“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通过扫码查询所有政务事项的办事指南,也可在线咨询相关问题。
“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哪些手续?”“身份证掉了,补办的话需要多久时间?”每天“12345”热线话务员李焱都会接到诸如此类的电话咨询,面对市民反映和咨询的问题,她都会用亲切的语气和热情的态度去回应。
“12345”热线只是市政管办优化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去年,市政管办积极改进服务作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并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绩效考核、督促检查等措施,提高窗口服务效能。
市政管办在一楼大厅设置了咨询台,为办事群众解决问题,在大厅各楼层安排人员,协助办事群众完成在线注册、网上申报、表格填写等事宜,为群众解决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外,有一处24小时自助办理厅,内部设置多个自助受理机,全天24小时不间断为市民提供服务。据悉,今年市政管办还将安装12个部门的20余台设备,更贴心、更周到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去年8月底,雅安市被确定为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政管办按照试点先行、全面应用、问题导向、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着重从政务服务事项的规范、综合窗口子系统的优化、公共支撑平台的应用、业务办理系统的对接及一线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应用。
“周六也能办理公积金业务了。”市民周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公积金办理窗口,对开展的延时服务连连称赞。据悉,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推动政务服务做优做实,去年,工商、税务、房管等服务窗口在市政管办的牵头下推广延时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市民及企业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期待
提升水平深化改革
在去年一年时间里,2018雅安十大改革创新案例中,市政管办便占据其二。在市政管办牵头下,县区探索“三个一”模式,行政审批从物理集中转变为功能集成;雅安建立“八个一+四配套”内驱外联机制,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受到群众和企业广泛好评。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市政管办的不懈努力。围绕“以人为本,为群众贴心服务”的改革初衷,是市政管办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化、水平便利化及优化办理流程,拓宽服务渠道,提升办件效率。
今年,市政管办将继续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清理公布市本级“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办”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0%以上。同时,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逐项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彻底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和兜底性材料。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
“在便民利民方面,将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据市政管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管办将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摸清证明事项底数,逐项研究论证后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形成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并对外公开,实施动态管理。
同时,市政管办完善市本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推动将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大厅集中办理;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整合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建立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办理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容缺后补、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和预约办理、异地代办、跨层联办等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依托政务服务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让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
雅安日报记者郑旸
新闻推荐
离春节还有二十多天,雨城区街头的商家们却早早挂出了新春饰品,灯笼、春联、福字、吉祥物……“这些天陆陆续续有一...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