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伸向大山深处,一排排窑洞修葺一新,山山洼洼的果园星罗棋布,层层叠叠的大棚铺满半山腰……一幅幅“美丽安塞”建设的新画卷,正在鼓乡大地上徐徐展开。
砖窑湾镇宋家沟村以前发展的是弓棚、标准棚种植,在征得全村村民的一致同意后,今年对大棚产业进行了“改造升级”。
“我家原来的标准棚每年能收入1.5
万余元,现在建成五代大棚后,每年能收入5万多元。”村民寇军毛高兴地说。
“我们这个村以前大棚每年收入60多万元,今年对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后,全村新建五代大棚80多座,全村收入达400多万元,户均收入6万多元。”砖窑湾镇副书记高塞军介绍道。
“这两年我们村通过发展大棚产业,每家每户都有了可观的收入。出门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村,在家里发展产业,农民手中有钱了,就把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洁,生活都赶上城里人了!”看着修整一新的窑洞、清洁干净的道路,村支部书记高云岱对
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宋家沟村的蜕变只是“美丽安塞”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塞县按照“开发山地资源、扩大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亮蔬菜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紫光灯杀菌等实用技术,全面推进棚栽业规模化、区域
化和园区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大棚蔬菜38580座、弓棚1.2万座,年生产蔬菜22.3万吨,产值达5.75亿元。
据介绍,该县今年投资3600多万元,在旧棚改造、新建大棚、新技术推广、菜农培训和打造蔬菜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升级,预计全县菜农可增收3500多万元,人均增收800多元。 (下转第二版)
李强
新闻推荐
门前建起“聚宝盆” ——记安塞县大棚产业 本报记者刘小艳王垠山通讯员谭志学
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随着技术问题的突破和惠民政策的落实,安塞大棚产业迎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成了这个小县城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项目。目前,全县共有设施蔬菜5.25万座,其中大棚4.04万座,工棚1.2万座,实...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