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新银贾志敏)“你有案件在法院审理或执行,今天是最后一天,否则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接到这样的电话,你是否会吓一跳,然后按照语音提示乖乖地将钱存进“安全账户”?近日,市中院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轻信类似来电,以防受骗。
近日,家住北大街的周女士接到电话,称其在外地贷款4万元,因到期未还被起诉,现委托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告诉了市中院的一个办公电话,要她尽快履行还贷义务,否则将于下午4点半开始强制执行。记者随同周女士一起来到市中
级人民法院方知是一个圈套。据市中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此类诈骗电话最早在延安出现是在去年10月份,春节过后数量开始剧增。到目前为止,因类似事件到访、致电法院询问详情的市民已有近百名。“就连我们办公室也接到了这样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这些诈骗电话都是通过互联网拨出,电话来自以“000”开头的不明信息台。法院送达传票、执行通知等行为,一般都以书面方式送达,偶尔也使用电话,但会准确告知案件信息,并核对当事人身份。
据悉,日前,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市民,在接到语音信息台发出的不经身份核对、也不能告知具体案件信息的电话传讯时,不要轻信,也不必惊慌,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2112761、2112762进行核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春光庄严)4月28日,彩球高悬,礼炮齐鸣,吴起农村合作银行在一派欢快的气氛中宣告成立,来自省银监局、省农村信用联社、市金融办、省农村信用联社延安办事处、市银监分局、市人行及吴起县党政部...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