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尚剑虹)宝塔区甘谷驿有着优良的沙
质土壤,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薯种植条件,生产出的
红薯质嫩,甘甜可口,在延安周边地区有较高知名
度。“做大做强红薯产业,是我最大的心愿。”2011年
被评为红薯产业大户的田兴平如是说。
田兴平,是甘谷驿西镇一名积极上进的新型农
民,全家3口人,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自家的收
入提高了不算富,全村的收入都改善了那才算真富
了。”这是田兴平自己率先尝试并带动他人共同发展
致富的生活理念。2011年他组织村民成立了《西镇
村红薯市场协会》并担任组长,主张农民多渠道增
收,并鼓励村民大量种植棚栽业,以求达到共同富
裕。2002年镇党委为了发展本村经济,增加农民收
入,针对西镇村实际情况,提出了种植红薯的总体发
展思路。从2002到2011年,田兴平家种植红薯面积
由原来的2亩增加到2011年的10亩,收入近6万
元。2011年,在多数农民不认可杨凌引进新品种种
植红薯的情况下,田兴平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
种植新品种红薯6种(红心431、紫薯、红东、秦薯1
号、秦薯4号、秦薯5号等),再加上原来的品种,单种
类就十来种,每亩平均收入近6000元。
致富的梦圆了,田兴平又给自己制定了今年的
发展规划:“我要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就要在规模、效益、组织领
导上下功夫,在产量、质量、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今年我家
准备通过租地种植红薯14亩,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4亩;希望在镇
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红薯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阎峰)为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2月14日上午,延安市垃圾处理场召开安全生产会,动员全场职工扎实工作,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确保垃圾场今年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垃圾场工作的总体思路...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