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安新闻 > 正文

笔涌波澜文不惊 ——读著名作家祁玉江散文集《红都情深》与《杂树开花》

来源:延安日报 2012-06-16 20:22   https://www.yybnet.net/

我喜欢看熟人的文章。

一是知人习文,读起来有一种亲近感;二是这些作品大都是反映当地生活的,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三是读书是一种雅兴,有利于修身养性。大凡祁玉江的文章,看到的我都要认真地读,仔细地品,透过他清新秀美的文字,常常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祁玉江在一口气出版了《山路弯弯》、《一路风尘》、《我的陕北》、《故土难离》等十部散文集后,时下又有《红都情深》和《杂树开花》两部新作蜚声文坛,好多作品在全国屡获大奖,其产量之丰,质量之优,令人可敬可佩。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这句话用在祁玉江身上好像不太应验。他先在宝塔区作常务副区长、区长,后调往志丹任县委书记。在红都历经五年的打拼,为志丹留下了一片全新的碧水蓝天,随之又荣升为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宝塔区委书记。丰富的人生阅历、资深的仕途历练,深入生活的亲身实践,不论为从政,还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他以全新的施政理念发展地域经济,用敏锐的艺术嗅觉体察百姓冷暖,一手主抓民生领地的建设,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一手深耕文学的沃野,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把造福百姓和为时代立言两件大事做得珠联璧合,完美无暇。

这两部作品,一部是散文集,一部则是杂文集,可谓祁玉江在志丹亲政期间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这些作品选材大到国事民生、历史人文、山水风情,小到孤残艺人、普通贫民、街巷琐事,涉猎领域非常广泛,状物论事十分精到。作者以亲历者的眼光、参与者的感触,通过艺术的审美,向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白于山区优美的山水风景、厚重的历史神韵、悠久浓郁的文化积淀、淳朴的风土民情以及当代百姓的生存画图,把历史的陶片精磨成现代文明的浮雕,展示了陕北地域文化的精深与大美。

作者在《红都情深》的卷首以《我向这片热土走来》开篇,饱含深情地写道:“披一身风尘,我来了。”寥寥几字,大气不凡,把一腔豪情,万般雄心掩藏

在笔下,让人产生诸多联想。接着在详细叙述了志丹的红色历史,经济发展现状和志丹人的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后,笔锋一转,暗指题意,“他们把我作为发展志丹、建设志丹新的一员”,由衷地感受到了百姓的殷切期望,在层层设伏中,含蓄地回应了“我来了”的寓意。在参观烈士陵园,望着刘志丹英烈的大理石雕像,作者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追随刘志丹闹红的父亲给他讲的刘志丹的故事及壮烈牺牲的场景,从小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虽然这为瞬间的回忆,着墨不多,可寓意深远,用心良苦。在保安旧址,抚摸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煤油灯、坐过的木椅、睡过的土炕、盖过的粗被褥,作者思绪一转,直抒胸意,耳畔仿佛响起了“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谆谆教导。文随景动,情随物移,直到文章落笔,作者才一语道破其主旨“我站在高高的山巅,凝目深思,感慨万千。此时此刻,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和责任的重大,耳边似乎响起了建设西部强县那嘹亮的战斗号角……”

抚卷而思,不难知晓,这是一篇抒发浩气的立志雄文,走向这片热土,作者并非是在观山看水,游荡人生,而是奏响了当代共产党人奉命履职,敢于担当,带领群众重整山河的集结号。

崇高是文学的灵魂,更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志,任何作品不论艺术性再高,但思想颓废,内容低靡,只能一时得宠,不可能给人以振奋向上的力量。祁玉江的作品始终坚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抑邪贬恶,匡德扶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人间正气。他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展望生活,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捕捉那些让他感动的人和事,进行审美关照,艺术塑造,在纷繁的社会万象中甄别真伪,弘扬社会的主体意识。他的这一文学观在《志丹,我挚爱的地

方》、《春到志丹》、《保安的红石窑洞》、《毛泽东女儿回志丹》、《深山养猪人》、《农民歌手陈应章》、《说书怪才高尔峰》、《绿染陕北》、《女村官》、《县委书记的感觉》等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作者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勾勒了当地百姓求富的迫切心态和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描绘了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人文环境与时代风貌的全新气象,广大群众在迈向新生活的征途中焕发出来的虎虎生机,具有很强的思想感召力与艺术感染力。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感斯,感物咏志,其在兹乎。”可见文学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情寡而文无味,意乏则无力。祁玉江的作品很注重煽情与掘意,似乎身边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信手拈来,让他感有所思,为之动情。作者在《一只小狗》中写到,他利用双休日和几个同事一起上街检查环境卫生,干净的广场躺着一只狮子狗,浑身很脏,让他情绪低落顿生怒火,喊了几声没人理会,就上前将狗踢了一脚。在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后,作者抓住感人的细节,进行了精心刻画:

我突如其来的一脚猛地惊醒了昏睡的小狗,它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向我瞥了一眼,便佝偻着身躯,号叫着,缓缓地向前爬去。

我这才发现这是一只残疾的小狗,从它挪动的姿势看,显然后腰和后腿致残了。小狗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很愧疚地一步一回头地向街道挪去,身后留下一道淡淡的血迹。

小狗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一种怜悯之情顿时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和几位同事一起将小狗拦住……

写到动情处,作者产生了诸多联想,猜测小狗受伤的几种可能,甚至断定受伤后遭到了主人抛弃,责备过往

行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并立刻叫来城管人员将小狗送到了县畜禽良种场,一再叮咛要全力救治,精心喂养。在短短的千字文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情跃纸端,意涌心间,把人性的情怀描述的尽善尽美,作品的声、情、气、貌浑然一体,伤感之情令人纠结不去。

有的文章需要精读,有的文章需要细品。祁玉江的作品,选材宽泛,用笔自然,文思敏捷,犹如行云流水,叙事说理就像和人拉话一样亲近,属于细品的那一类。正如周涛先生所言:“一篇优秀散文,就是一个坐在你面前的人,它用自己的方式和你聊天,聊过之后,使你终身难忘甚至终身受益。”不难看出,祁玉江的作品不施粉黛,正是以朴素的口语见长,犹如硬柴烧完后的红火圪瘩,只要识字的人都能读懂。一个作家能把文章写到这种份上,可谓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祁玉江堪称这样的大家。

祁玉江身为行政官员,百姓的父母官,他聚焦生活的出发点,审视文学的角度自然与众不同,这与他肩负的重任密不可分。他在志丹履职期间,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带领群众改善自然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拓展致富之路,兴盛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一个沟壑割裂,丘陵叠嶂,偏远封闭的小山城,建设成了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浇铸在被称为“人类无法生存”的白于山区不毛之地的人间杰作,成为群众盛赞,组织认可,再次升迁的点睛之笔,也触动着他的文思才情,就在他完成历史使命,策马新程,告别志丹之际,又一口气写下了《我从红都大地走过》的豪迈之作。作者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在文章中历数五年零十三天在这片热土上

奋斗的甘苦与喜悦,字里行间沸腾着赤子的一腔热血,洋溢着收获者的万缕深情,与开篇的《我向这片热土走来》形成了遥相呼应之势。收入该书的七十八篇力作,堪称是一部讴歌新时期志丹历史巨变的正气篇。

而《杂树开花》则是祁玉江在文学创作中的另一种尝试,虽然体裁与《红都情深》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其创作倾向和选材都是以关注现实生活的亮点为主旨,用政治家的眼光度量事物的优劣,评介人间的曲直,让人明辩事理,确立正确的处世观,倡导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对接。收入该集的九十篇杂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谈国事民生、议生活琐事,论人性美丑。诸如《资源当珍惜》、《也谈构建和谐社会》、《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不能再拖了》、《城市规划要多加考虑公益事业》、《事前教育监督是预防腐败和挽救干部的好办法》、《粮食生产绝不能忽视》、《八股文何时废》;《再说节约》、《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学会吃亏》、《目睹杀生》、《看穿“小人”》、《好人难当》、《“南郭先生”要不得》、《让“寄生虫”无处寄生》等。从这一篇篇立意高远,内容精深,涉猎社会方方面面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祁玉江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无时不在思考着主政大事,操劳着群众的衣食住行,关注着百姓的诉求。

杂文历来被视为文学的冷兵器,素有匕首和投枪的功能,非尖刻难以辛辣,非老到难以圆润。而祁玉江却独辟蹊跷,即便是纵论国之大道,评说社会热点,直言人性伪善,文字柔韧平静,语气温和委婉,有一种绵里藏针的直率与苛刻。在《看穿“小人”》一文中,作者调侃地写到“对付小人,有时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也不要刻意揭露他们的用心,做到保持距离,心中有数为妙。在公开场合,还要照顾一下

‘小人\’的面子……不要让他们太难堪。”作者用满口白话直面数落,如芒刺背,似白刃挑心,将小人鞭打得若累累丧家之犬,颜面扫地,读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足见作者的思想修养与创作功力非同一般。

不论是散文或杂文,祁玉江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消沉,不懈怠,怀着一颗平常心,以超越时空的气度看待生活,审视人生,时时从大局着眼,高处立意,抓其一点,单刀直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绘之以神,用艺术的血清为生活输氧,用手中的琴弦为时代美言,使人亢奋,让人从中获取健康向上的力量,可称为当代文学的“红书”。

细读祁玉江的作品,不刻意追求固定的艺术形式,文有章法,却无定法,他自己就是章法。行文走笔,随心所欲,启承转合,沿情顺势,笔底波澜汹涌,文面却平静如水,没有一惊一乍的刻意雕琢,怎样得心应手,就怎样去写,不仅文思活泼,且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完全进入了自由王国的创作状态,形成了直白厚重,不失原生态气息的创作风格,大有一种“玩”文学的洒脱与大音希声的典雅。

当代文学,正面临着社会变革与转型的洗礼,各种时潮空前纷杂,打破了严肃文学一枝独秀的霸主地位,将文学推向了消费时代。就连新版的中学语文课本竟把鲁迅的作品和《朱德的扁担》都删除了,引发了社会的纷争。这一现象给文学工作者发出了新的信号,在文学商业化加剧的进程中,留史的不一定有读者,有读者的又不一定就要留史。只要有读者喜欢、爱看,作品能愉悦心灵,对社会有启迪作用,就一定是好作品。

祁玉江的作品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先河,凝聚了旺盛的人气,赢得了各层面读者群的喜欢,网上点击率很高。他在政坛上实干着,群众的口碑见证了不朽的业绩;他在文坛上苦耕着,洋洋十二卷宏著,彰显了文学创作的天赋。但他没有收获者的满足,就像一位永无休止的赶路者,秉烛熬夜,锐气不减,又向小说创作领域发起了新的冲锋,我期待着与他同享新的成果。

● 苏世胜

新闻推荐

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业房地产业税费源(基金)清查和税费(基金)清缴活动的通告

为了维护国家税法严肃性,规范榆林市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的通知》(延市办发[2012]14号)文件精神,现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业、...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笔涌波澜文不惊 ——读著名作家祁玉江散文集《红都情深》与《杂树开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