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拆迁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延安旧城改造势在必行。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将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既是实现“做美延安”目标,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市委、市政府将城区改造的重点项目——山体居民下山工程交由宝塔区组织实施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今年重点实施了宝塔山黄蒿洼片区和凤凰山南洼片区两个项目。
一、基本情况
宝塔山黄蒿洼片区和凤凰山南洼片区拆迁涉及1365户、21579人,拆迁面积23.57万平方米,是宝塔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拆迁房屋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次征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分艰巨。一是任务重,南洼片区位于城区中心地带,涉及临街商户、山体群众、市区相关部门,黄蒿洼片区拆迁面积大、涉及人口多,成分复杂,有商贩、村民、流动人口等,工作协调量大、工作细节多、工作难度大、工作敏感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必然影响征迁工作的开展。二是压力大,两个片区的居民下山工程是公益性项目,拆迁和过渡补偿等费用大,融资难,经营土地和商业面积后,资金缺口仍很大;动迁人口多、安置住房
需求量大,大多数居民要求就地安置,安置难度非常大。三是要求高,这两个区域许多建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低收入群体多,村、居民混杂,还有一直上访多年的水灾户,拆迁群众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矛盾和问题突出,对实现“和谐拆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山体居民下山拆迁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克服困难,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加快实施,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推进速度快,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宝塔山黄蒿洼片区870户征迁户全部拆迁并搬离,拆迁房屋5600间(孔),拆迁面积19万平方米,397亩项目建设用地已全部征收,正在清理建筑垃圾,调整安置房建设规划,积极筹备开工各项工作;凤凰山南洼片区495户征迁户已完成房屋征收、居民搬迁工作,正在平整施工场地,进行地基基础勘探工作。
二、几点启示
城市拆迁工作素有“天下第一难”之称,山体居民下山拆迁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成效,确实来之不易。我们按照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前一阶段工作作了认真思考,有四点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山体居民下山拆迁工作也不例外。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市上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参与规划设计,深入调研,精心指导,特别是在资金安排和手续办理上给予倾斜支持,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委、区政府也及时成立了山体居民下山项目指挥部,下设政策宣传组、规划设计组、拆迁安置组、项目建设组、维护稳定组、综合协调组六个工作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宣传、征迁、建设等工作,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动员会、推进会、专题会,听取征迁工作汇报,在班子内部首先做到了思想统一,从征迁方法步骤到时间安排,从领导机构到人员调配,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特别是征迁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亲临动迁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指挥调度,研究解决了一大批棘手问题,确保了征迁工作有序开展。
启示二:政策制定是生命线。政策制定好了,拆迁工作就成
功了大半。作为拆迁群众,为了支持城市建设,眼看自己住了半辈子的房子被拆,心里总不是滋味。为此,我们在总结以前拆迁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两个片区拆迁安置政策做了调整完善,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让利于民,让老百姓看得清、算得明,使惠民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应。在安置地点上,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变异地安置为就地安置。在资金管理上,坚持“专户专储、封闭运行”,对拆迁户的补偿资金及时兑付,一次性发放。在拆迁中,全面推行“拆一还一,互找差价”政策,新增的住房面积,按成本价核算;严格执行补偿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切程序都在合法透明的状态下进行,确保实现“阳光拆迁”;对特别困难的群众,给予了特殊照顾,黄蒿洼一老红军遗属,年事已高,无所依靠,我们积极协调市上经房项目,进行产权置换,确保老人轻松住上了楼房,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希望。在群众生计上,利用工程建设腾出的土地,统筹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兴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发提供一批市场摊位,盘活壮大村级集体资
产,黄蒿洼沟口拆迁除了返还黄蒿洼村建材、瓜果市场商业面积外,还代建1万平方米商业面积,解决了村民长远生计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到从农民向股民转变的希望。
启示三:广泛宣传是基础。广泛宣传,赢得各方理解、认可、支持,避免资源浪费和引发社会问题,是做好拆迁工作的基础。我们把宣传发动群众放在首位,坚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把宣传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宣讲相结合、与查处“两违”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牌、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与拆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拆迁范围、补偿标准、安置地点等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将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利益追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着力营造“人人理解、人人支持”的“和谐拆迁”氛围。在黄蒿洼片区征迁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抽调了21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54个宣传动员搬迁工作组,脱离原单位工作,加班加点,上门入户,深入338户征迁对象家中,讲细补偿安置政策,算好拆迁效益帐,教育广大拆迁户
顾全城市建设大局,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等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精心策划专题访谈栏目,积极宣传城市拆迁改造政策,为加快推进山体居民下山工程进程,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和舆论导向。
启示四:市区联动是关键。建立市区联动机制,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改造建设的战略需要。宝塔区是延安的中心城区,市区同处一城,加之,城市改造建设量大面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市区联动、整片推进,从而有效解决“单兵作战”、“零敲碎打”征迁模式带来的拆迁难、安置难、发展难等问题。山体居民下山工程实施以来,市发改、财政、国土、住建、规划、公安、环保、城管等部门,从手续办理、资金拨付、环境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悉心指导、全力支持;市房屋征收局、市统征办坚持用延安精神指导拆迁,派员驻守现场指导开展征迁工作,抽调骨干深入搬迁现场作业,废寝忘食,不辞劳苦,认真进行勘测丈量,及时做好台账记录,全面推动征迁工作快速实施;区上各相关乡镇、办事处和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无条件服从和服务于征迁工作大局,
全力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在宣传发动、政策制定、协议签订、面积认定、价格评估、补偿兑现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对拆迁户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为征迁工作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实践延安精神,满怀圣地情结,为改造延安城区、提升圣地形象、提高老区人民福祉,身体力行、奋勇当先,带头宣传、带头搬迁,使居民下山工程搬得快、拆得稳,拆出和谐、拆出幸福;广大群众深受延安精神教育,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困难,积极配合,使两个片区的居民下山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同时,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地推动拆迁工作顺利进行,黄蒿洼村“三委会”成员在拆迁启动后,积极响应,主动搬迁,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今后,我们将尽快组织安置房和营业房建设,使拆迁户尽早回迁。特别是对农民安置小区,指导村委会、城市社区建立居民自治体系、物业管理体系,妥善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问题,并探索开展村集体资产量化管理、股份化经营管理新路子,引导农民逐步适应城市化生活。
(作者系宝塔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伟元高晓燕记者焦伟)东营超限运输检测站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提高了工作效率。东营超限...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