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春节的年味还尚未散去,宝塔山下游人如织,延河两岸鼓乐喧闹,满街的大红灯笼和不时传来的爆竹声还把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然而,就在正月初七新年刚刚收假上班的第一天,宝塔区2000多名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就走上街头,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扫除大街小巷的垃圾,擦拭街道上的护栏牌匾。一边是行人们在分享城市优美的环境中绽放的笑脸,一边是干部、志愿者在扮靓圣地市容中的默默奉献。行人喜悦,干部开怀,两两相映,构成了十里长街上最优美的风景。
自从2011年9月,宝塔区接管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10月份组建环卫局以来,正是有这样一群
人和广大环卫工人一起,不分白天昼夜,勇于吃苦,辛勤劳动,始终坚守在烈烈艳阳下,凛冽的寒风中,不容一片纸屑玷污市井颜面,不让一处垃圾损害圣地旅游形象,彻底向不文明的卫生陋习宣战,使延安在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满意度测评中由2011年的倒数第一,跃升到2012年的43位,一举摘掉了排名靠后的不良纪录,开创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抓制度建设 全力推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上水平
宝塔区环卫局承担着市区街巷、居民小区院落、山体沟道、国道、省道、高速公路沿线和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的环境卫生的保洁管理工作,保洁总面积达
714万平方米,保洁范围大,任务艰巨。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2012年,宝塔区环卫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服务市区、振兴宝塔、产业转型、富民强区”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团结拼搏,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为抓手,不断探索环卫管理工作的新模式,确立了“巩固成果,提升标准,完善机制,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温馨、亮丽、畅通、整洁、优美、舒适、文明的新宝塔。
面对保洁区域广,清扫线路长,管理难度大的具体实际,如何打造一流的管理保洁队伍,是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此,区环卫局从抓管理队伍和保洁队伍入手,制定了25项领导干部、各科室工
作职责,40项行政管理、学习工作制度,11项党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六五普法、信访、安全等工作计划安排,编撰完成了《宝塔区环卫工作手册——法规篇、业务篇、管理篇》三册。出台了《宝塔区城乡保洁员管理办法》、《延安市区冬季十七小时清扫保洁制度》、《违反环境卫生管理处罚暂行规定》、《公厕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自上而下的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机制。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传播广泛的职能,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居民革除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爱护环境的大局意识,争做圣地文明市民,爱护环境卫生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动员各部门、各乡镇、办事
处、社区服务中心,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把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向机关、学校、社区、村组、厂矿、家户推进。在市区设立3个固定宣传点,对车窗抛洒废弃物的不良行为进行专项宣传教育。启用5辆环境卫生宣传车,在市区沿街、乡镇农村开展巡回宣传。利用简报、宣传栏、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各商户门店的LED屏滚动播放宣传内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卫生清除保洁工作。仅2012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0多场次,培训人数12000人次,共印发环卫简报110期,《督察简报》70期,在延安日报刊发消息46篇,在延安电视台、宝塔电视台播出报道93次,编印《环卫手册》20000册,分发到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沿街门店,为推动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大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个个做表率的社会氛围,为提升市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和舆论保障。 (下转第四版)
本报记者 苏世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江峰)3月25日上午,市政府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长安银行举行座谈,共研政银企合作机制,共商加快发展良策。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占海,中信信托公司党委副书记...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