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西英
2013年7月31日,记者从延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灾情报告中获悉:从7月3日至7月31日18时,全市共计154.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2人,受伤13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2.7亿元。
其中宝塔区因灾死亡18人。
延安市作为宝塔区人口聚居最密集地区,险情也是最集中的。伤亡人员及受灾人员中,绝大多数都在延安市区。
百年不遇雨灾,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哗哗的大雨声中,在轰轰的滑坡声中,在匆匆的脚步声中,如果我们能够拂去眼前的阴霾,让时间的镜头拉回到2012,那么,我们看到的,也
许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2012年7月14日,凤凰山南洼片区搬迁项目启动,到10月25日,仅用3个半月时间,即顺利完成征迁,涉及动迁户637户,动迁人口3310人,拆迁面积3.66万平方米。
——2012年8月9日,宝塔山黄蒿洼片区搬迁项目启动,到10月25日,不到3个月时间,也顺利完成了全部征迁任务,涉及动迁户4413户,动迁人口18269人,拆迁面积约19.91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占地180亩,涉及动迁户860户、3986人,拆迁面积15万平方米的清凉山——东园则片区搬迁项目也完成了征迁前期的摸底调查
统计工作。
据了解,凤凰山南洼片区和黄蒿洼片区征迁改造项目因为规模大、拆迁房屋多、情况复杂,2012年曾被宝塔区列为“一号工程”。在征迁中,宝塔区共抽调21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54个工作组,深入征迁户,宣讲政策,组织动员。工作最紧张时,拆迁干部发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方法,天天坚守在拆迁一线给群众做工作。
在整个征迁工作中,由于负责拆迁的干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补偿标准公开、公正、公平,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让利于民,真正让老百姓看得清、算得明,使惠民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效应。
整个征迁,没有群众上访,没有出现“钉子户”,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只要道理讲清了,利益明确了,群众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一位曾参与去年征迁的干部这样说。
据曾住在黄蒿洼片区的居民李治安讲,他家的10间房屋去年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当时拆迁时,自己一直在做思想斗争,心想自家房子装修先后投入了十几万,地势也平坦,住着挺好的,房子到底能不能就地返还,自己和家人都不放心,不敢签字。后来,经包扶他家的工作组多次给做思想工作,讲解征迁政策,确认能就地返还房子,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很快签了协议。(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榆林市28.6万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看上数字电影 各县区服务站开展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活动
本报讯(钟玉娇)黄龙安置点,正在看公益电影的受灾群众孔令存高兴地说:“电影服务站想的真周到,每晚给我们放两场电影,我们感觉轻松的多啦!”同样的情景也宝塔区各安置点上演,河庄坪镇康家沟村支部书记对围...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