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12月25日,对所有的延安人而言,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延安的城市发展在局促的沟道里日益捉襟见肘的时候,当所有的延安人在拥挤的城市里举步维艰、甚至连喘口气都不那么顺畅的时候,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犹如拨云见日,让人们看到了延安市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希望。
在新区开工建设接近一年半的时候,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从决策、模式、科技、人文、交通、产业、
生态和未来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展现新区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群众对延安新区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期待。
2012年4月17日,在万众期待中,延安新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17个月的时间,在400多个有效施工日子里,伴随着建设者辛劳的汗水,新区(北区)建设中的岩土工程,以一种令人称奇的速度在进行。
2013年的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不期而至。交通中断,良田被毁,房屋倒塌,23万人痛失家园。
本报记者 杨旭春 牛敏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新区的情况究竟如何?是否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带着这些备受全市人民所关注的问题,记者走进了雨灾之后的新区建设工地。
强降雨中安然无恙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即将竣工的新区(北区)一期岩土工程施工现场。走上一处制高点,记者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青山环抱之中,多山的陕北地区很难见到的一块平原,在眼前延展开来。场平区域内,各类工程机械有序停放,微雨之后的一块
块绿化网格,正沐着朝阳焕发着新绿。
走进这块平展宽阔的地域,记者看到,除了工地上的泥土还是湿的,这里几乎看不到刚刚遭遇过暴雨袭击的痕迹,平整过的场地亦无明显的塌陷和大面积的积水。更令人惊讶的是,强降雨期间,市区内到处房倒屋塌,险情不断,而偌大的新区施工区内,竟然从未出现山体滑坡和坍塌等险情,也未对周边区域造成任何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下转第二版)
建设中的新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强)“十一”国庆长假来临,数万名中外游客将走进延安,感受红色革命圣地的热情。榆林市及时启动假日旅游工作方案,从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市场秩序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旅游热潮做好准备工作...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