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观看新区规划沙盘
?老干部参观新区建设工地
本报讯(记者忽弋琛)十月的新区,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近日,市直机关、干休所、民政局、残联、人防等部门组织了近300名老干部、老职工参观延安新区(北区)的建设。在新区(北区)建设指挥部展厅,老人们观看了新区建设宣传片和新区规划沙盘,在新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老人们还乘坐大巴车参观了新区建设工地。车辆行驶在平坦宽敞的新区土地上时,老人们纷纷感慨:“没想到咱们延安还能有这么广阔的土地。”“来到新区,不仅视野宽阔,连呼吸都畅快了!”。
延安市干休所的老干部杨德虎说,过去对新区建设一直不是很了解,今天参观了新区建设,感觉很受鼓舞、很受教育。延安新区建设是延安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的超前思维和创新魄力的体现。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延安人民一项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将是长期激励延安人民勇往直前的一笔精神财富。他希望新区方面组织更多的市民来参观新区建设,也希望
延安新区今后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天然资源,把新区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参观结束后,杨德虎老人还向新区工作人员索要了新区建设的资料,他说还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区建设。
65岁的顾安臣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扎根延安的北京知青,当年初到延安,就对延安沟谷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感受颇深。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都有科考队到延安来考察城市建设,当年得出的结论是,延安发展空间小,不适合盖高楼。“没想到,今天的延安依靠科技进步和干群的力量,竟然开辟出了如此广阔的一块发展空间,新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
当得知延安新区规划不仅有山体公园,还有许多广场绿地时,市民政局的退休干部鲍学高兴地说:“以后住在新区,就有地方晨练啦,听说还可以乘坐扶梯,真是方便。”
新闻推荐
2012年度陕西新闻奖作品评选揭晓 本报六篇作品两个标题一个版面获奖
本报讯(记者杨旭春)在第十四个记者节到来之际,2012年度陕西新闻奖作品评选揭晓,本报六篇作品、两个标题、一个版面获奖,孙文珍采写杨旭春编辑的《留片浓荫给子孙》获得通讯类二等奖;牛敏、杨旭春采写的...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