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谷嫦瑜
龚晓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地基处理》编委会主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软粘土工程学、土塑性力学、地基处理技术与复合地基理论、深基坑工程和土工计算机分析等。10月10日,记者就岩土工程填沟造地中人们普遍关心的有关问题专访了龚晓南院士。
记者:龚晓南院士,欢迎您再次来到延安新区检查指导工作,请您谈谈对延安上山建城的看法。
龚晓南: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
地、农村的用地都非常的紧张,土地的紧张对我们国家像房地产的价格都有影响,所以因地制宜开展造地是比较好的。像我们浙江沿海围海造地就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温州市围海造地的面积相当于现在温州城区的面积。我们延安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挖山填沟造地,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非常符合延安的实际。
记者:现在对岩土工程的可行性,社会上仍存在部分质疑的声音,请您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解释一下。
龚晓南:据我了解,从岩土工程技术来说,我们的挖山填沟技术是没有大的问题的。就像我们浙江的横店集团的影视城也是通过挖山填
沟建成的,现在运行情况很好。但是在挖山填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保证岩土工程本身的质量,还有一个是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和谐问题,比如说边坡稳定、排水这些问题。我去年来过一次,今天听了介绍,看了一下现场,我觉得这些问题从目前来看处理的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请您评价一下新区的工程进度。
龚晓南:时隔大半年再次来到延安新区,变化是令人欣喜的,工程建设速度、工程质量都远超我的预期。新区建设作为挖山填沟的典型工程,为岩土工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今年延安百年不遇的强降雨,新区经受住了考验,证明了我们的岩土工程技术可行,工程质量总体可控;特别是新老城区的连接部分,比最初的规划设计方案要好很多,新区规划先建挖方区,填方区先搞绿化,这个思路是完全科学的,方案是可行的。希望在后期的施工建设中,参建单位能够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重点处理好边坡与将来的市政排水问题,科学论证规划,努力为老百姓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希望下次来到新区能够看到更美的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枚)宝塔区总工会与区安监局从9月9日至23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组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商贸、建筑、危化、矿山、学校、林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重点单位进行了...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