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处方不再是‘天书\’、‘密码\’了,这下我们看病抓药就更明白了。”12月4日,在延大附院排队买药的郝大爷向记者展示着他手中字迹清晰的医生处方单。
像郝大爷一样,现在每位病患手中的处方单都是一样的工整清晰。自今年全市启动延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以来,延大附院规范语言文字,从处方单做起,要求每位医生规范处方单的汉字书写,保证让每位病人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抓药。如今,医生的字迹越来越工整,病患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大家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语言文字规范带来的方便与贴心。
不仅医疗单位如此,语言文字规范在社会各界均产生了积极影响。走进党政机关、各级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几乎人人在工作中都使用普通话。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行业窗口服务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做到了持证上岗。一系列社会用字管理制度“出笼”,公文、印章、信封、标志牌、指示牌、电子屏等用字基本规范,印刷体报头、刊名、封面、报刊标题、栏目名称以及相关网站、网页基本符合要求,公共服务行业名称牌、招牌、街牌、公共交通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用字越来越规范。
在凤凰街道办,常艳副主任提起普及普通话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是赞不绝口,“推广普及普通话,在无形中也提高了群众的素质,以前在公共场合,大家方言说得顺溜,不文明的词也跟着顺口溜出来了,不仅有损个人形象,而且一句不上心的脏话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口角,有些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小事,就是因为不文明用语变成了事端。现在的情况好多了,大家在讲普通话的同时,注意文明用语,各个社区内大家的‘口舌之争\’越来越少,这是文明用语带出了文明人啊!”
目前,榆林市已达到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的要求,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正为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加着“正能量”。
—
本报记者谷嫦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春光)记者昨天从市老龄办获悉,在9月底全国老龄委表彰的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中,榆林市4个单位榜上有名。榆林市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的4家单位是:延安八一敬老院、市中医医院、宝...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