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宝塔区紧紧围绕“服务市区、振兴宝塔,产业转型、富民强区”主题,以构建“五大体系”、建设“三个宝塔”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永无止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宝塔区大有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综合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
宝塔区“十三五”目标明确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宝塔区制定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新型城镇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大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为5%:40%:55%;四级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到70%;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16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四大保障”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森林覆盖率达到5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十三五”总体目标,宝塔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五区”建设: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
着力打造经济强区
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元支撑的格局。牢固树立“十三五”发展目标靠项目支撑的理念,谋划储备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10大类26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17亿元。
到“十三五”末,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指标位居全省25个区前列,力争进入第一方阵,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
着力打造文化名区
围绕国家级陕北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把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知青文化融合起来,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再添魅力。依托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和枣园文化广场、圣地河谷金延安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枣园旧址周边红色文化体验区、丰富川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南泥湾国家级红色旅游风景名胜区、万花延安乡村四季旅游首选地、甘谷驿古驿站度假部落园等五大旅游片区。
同时,搞好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完成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恢复。鼓励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精品。
以做延安精神传承人为统领
着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区
要当好传承延安精神的标兵。运用延安精神这一“压舱之宝”,做到培育思想之源、补足精神之“钙”,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使延安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追赶超越的精神支柱。
打造延安精神教育培训基地。借助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区委党校等培训平台,为党员干部提供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培训,让延安精神教育培训成为重要产业。
以深化“一联四化”模式为手段
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区
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社会治理品牌;规范农村村民自治管理,完善自治服务功能,建立群众参与、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基层服务管理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全面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便民联动等做法,推进法律便民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以实现“山青水绿天蓝”为目标
着力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区
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一方面突出绿色发展意识。以建设生态“两园一区”为目标,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另一方面突出保卫蓝天意识。实施治污降霾工程,依法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大气力保卫“圣地蓝”,让蓝色成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强化土地、水资源、能耗等“硬约束”意识,严格执行生态补偿修复和破坏生态问责追责机制,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立新功。
我们相信“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实干,一定会建成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个更加美好的宝塔区,值得我们期待!通讯员 赵飞 苗小龙
新闻推荐
华商报延安讯(实习记者...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