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尤为关键的,是要增强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正如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句:“同志们,跟我上”一样,新时期党员、党组织要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必须要有“跟我走,开富路”的豪情与能力。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近年来,延川县紧扣统筹城乡、富民强县工作大局,党建工作由“围绕”到“融入”,变“管理”为“服务”,通过载体创新,着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党建工作路子。做法值得学习,经验可资借鉴。
风雨洗礼,党旗更红。
今年7月,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延川。
大灾面前,延川各级党组织动员广
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舍身忘死抢险救灾的感人场景一幕幕上演。
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身影,就是一面面屹立的旗帜。李小林、贾军维、张晓
宏……这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不但刻在了延川抢险救灾的丰碑上,更刻在了延川人民的心上。
文安驿镇后马沟村委会主任郑志玉不顾自己家中的灾情,时刻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在运送救灾物资途中,从三轮车上摔落导致颅骨骨折、左耳出血,在病床仍然牵挂着村民的安危。
“看到了党员,就看到了希望。”许多群众围拢上来,发自肺腑地说:“为了我们,太辛苦你们了!你们是党的好干部,毛主席时期的干部又回来了。”
75岁的老人马政治对抢险救灾干部说:“没有你们,我们一家8口人就没命了。共产党好!县委、政府好!”
省、市相关领导视察延川灾情,一
位老大娘情不自禁地说:“共产党比我的儿还好。”
郭建强、刘红彦等英雄群体的涌现,让延川人民更加坚信:只要有党旗,只要有党员在,就有了信心,就能看到希望。
灾后重建,恢复家园。一个个党员如山花烂漫,竞相绽放,将关怀送到群众的心间。
关庄镇关庄村,百余亩坝地玉米被淹。为挽回损失,村支书曹保卫个人出资3万余元,在积满雨水的坝地里养鱼。“收入全是村民的,赔了算我的。”多么可贵的精神。
延水关镇呼家原村,村民房屋损毁严重。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干雄焱
新闻推荐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延川县文安驿镇后马沟村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王宪亮。马宁摄本报讯(记者谷嫦瑜)1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带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来到延川县文安驿镇,看望慰问困难...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