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全景图
德馨苑保障性住房工程
文峰塔
云岩新区一角
美丽新城一角
宜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统三年置县,至今己有1500多年历史,因治地有川,名为义川县。宋太平兴国元年,为避宋太宗赵匡义名讳,改为宜川县。宜川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北靠延安宝塔区,南接黄龙县,毗邻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全县国土总面积2931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8万。宜川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以“山、川、沟、塬”为主,森林覆盖率48.6%,林草覆盖率60%,最高海拔1710.5米,最低海拔388.8米,县城海拔839米。县域主导产业以果业、旅游、油煤为主。宜川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被农业部命名为“花椒之乡”,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县”,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和全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试点县,2008年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强县,2011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
近年来,宜川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全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核心任务,突出“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三大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文旅兴业、果畜富民、能源强县”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个显山露水、绿色生态、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新宜川正在建设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姜春娥多年来被糖尿病缠身,丈夫患有脑梗,一家人的全部收入仅靠22岁的儿子在外面打零工。根据实际情况,宜川县为姜春娥一家在县城提供了一套50多平米的廉租房,每平米每月的租金只有2元钱,从拿到房屋号牌那一刻起,姜春娥就一直掰着手指头算交房的日子,一有时间还跑到小区去看看房子。走进姜春娥家里,细心的姜春娥早早地为新家做了不少准备,“我早就开始准备了,新房的布局都想好了,自从分到房后半夜睡觉的时候经常高兴的笑醒来,掌柜的还以为我得了神经病。”说这话的时候姜春娥的高兴劲溢于言表。姜春娥的所在小区是宜川县最大住宅小区德馨园保障性住房小区。总建筑面积200399平方米,建筑密度27.1%,绿化率30%,总预算46250万元,工期3年,也是宜川县最大的小区。规划建设保障房37栋2038套。其中,廉租房4栋270套,公租房7栋540套,经济适用房11栋696套,限价商品房14栋532套。
近年来,宜川抢抓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机遇,顺时应势,超前决策,把县城定位为山水园林型优秀旅游城市,把镇村发展定位于服务产业开发,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狠抓城镇体系建设,城乡布局趋于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宜川县域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居住着12万宜川儿女,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1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到5万人,建筑总面积156.75万平方米,市政道路面积达到74.2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覆盖率均达到95%,人行道铺装率达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林草覆盖率59.9%,城镇化率达到36.45%。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社区建设
宜川县坚持统筹规划为引领,以建设“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稳步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了一条贫困县进行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由新农办牵头,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有关乡镇、部门单位和各社区进行调研,在充分听取乡镇、社区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社区年度建设任务,夯实了乡镇、部门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目标责任。在利用市补助资金建设的同时,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捆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捆绑国土、住建、水利、林业、
扶贫等部门单位建设资金6196万元,共实施东阁楼社区保障性住房、昝家山社区车场及护坡建设、寺里社区基本农田等22个项目,不断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社区建设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严格按照项目“四制”管理要求,在项目立项、预算、评审、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对具备招标条件的东阁楼社区旧村改造工程、昝家山社区停车场及护坡建设工程等9个标段委托陕西华鼎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进行了公开招标,由陕西信德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全程监理。
在农户树脂瓦安装过程中,针对群众住房漏水和排水不畅等问题,该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改变雨水流向,集中排放,彻底改变了社区居民“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历史。在社区建设中先后会同住建局、国土局、水务局、林业局等部门单位多次深入社区,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调研和规划,并同乡镇主要领导,基层干部共同商讨,确定建设项目,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形成文明习惯实现人和城市和谐发展
宜川县在城市管理方面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为抓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严格执法监管,城市管理水平明显增强。该县制定了“四包两禁止”等管理制度,在各卫生片区,落实了县级领导包片、牵头单位负责、干部职工参与的周四义务劳动行动。深入开展了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垃圾收集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改变了一些不文明现象。依规取缔了党湾、中心街、北窑、西桥头等临时市场和占道摊位,使其全部迁入梦丹果菜市场,市容市貌彻底改观,市民文明习惯逐步形成,实现了人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城市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旅游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云岩镇是宜川的北大门,地处宝塔、延长、宜川三县区交界处,延壶专线和渭清线在这里交汇而过。2013年7月,云岩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房屋、道路、田地及沿河基础设施均严重受损。2014年7月,再看云岩镇,昔日的疮痍早已被崭新的景致所取代。这一年云岩镇的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擦拭着故乡的容颜,用智慧和奉献规划着云岩的美丽蓝图。如今云岩街道宽敞干净、楼房排列整齐,桥梁、护栏、路灯、绿化等水毁设施全部恢复到位。灾民搬新居,商铺重开业,农民自力更生恢复生产,群众生活井然有序。截至2013年,该镇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了云岩新区、云岩商厦、云岩大桥、河堤护岸、劳动保障所等28个建设项目。今年,该镇按照《云岩镇总体规划》,对照《市级重点镇建设标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查漏补缺,确定旧区改造、垃圾综合处理、二期商住楼、云岩河治理、文体中心及云岩救助站等11个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1433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172万元。随着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该镇的人居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将发生质的飞跃。
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社区产业发展中,宜川县充分考虑每个社区地域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社区特色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初步形成了“进得来、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社区建设良好格局。秋林镇显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苹果专业村,苹果面积2528亩,产业发展中坚持走“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的现代复合型农业新模式,产业后劲十足。壶口乡昝家山社区因靠近壶口瀑布景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目标,该社区将建设成为集旅游、餐饮、住宿、特产销售、风情表演、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提高2000元以上。英旺社区则根据地域特点和气候影响等因素,大力发展高效蔬菜大棚、烤烟等,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宜川县相继出台了《宜川县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宜川县社区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印发了《宜川县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社区建设工作体系。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源,将移民搬迁、旧村改造、道路硬化、引水灌溉、产业开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进行捆绑实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强化督查考核,认真安排,精心部署,严格对照年度建设任务对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实行社区建设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确保了社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宋延峰赵艳阳马永斌王红红李波
新闻推荐
爱心人士为丁淑芬募捐本报讯(马永斌杨媛记者毛凌云)这两天宜川县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一个话题,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捐了没有?”大家说的是给集义镇舌头岭村的丁淑芬捐款。2013年丁淑芬作了...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