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利国惠民。
图/文 王健 刘彦兵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7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29.6%;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同比增长12.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23元,同比增长12.2%;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9728元,同比增长14.5%……”这是2015年2月4日在宜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长任建新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内容。
近年来,宜川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文旅兴业、果畜富民、能源强县”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推动发展、保护资源、服务民生等各项工作中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该县认真落实耕地保有量22.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41.15万亩的指标任务,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保护责任、工作措施双落实、双到位。同时,县国土局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去年以来累计办理非农业建设用地批准书7户。年内完成了《宜川县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修订工作,数据成果已上报省国土厅,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了8%。
矿产资源管理稳步提升。该县辖区内现有矿山企业28家,为了切实提高矿政管理水平,对全县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了年检,合格率100%;编制了《宜川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根据省厅“关于开展县级砂石土矿矿产资源整合试点的通知”要求,对全县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提前做好“开展县级砂石土矿矿产资源整合”和“控制数量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促进了全县矿产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地质灾害预防有效。该县坚持“提前介入、上下联动、群测群防”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同时,指导协助乡镇对重要隐患点制定了“防、抢、撤”方案和监测方案,并对全县严重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防灾避灾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了应急救灾能力。去年以来,全县无一例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土地整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去年市局下达该县占补平衡项目任务1000亩。完成4个项目,建设规模549.96亩,新增耕地459.57亩。正在实施的集义镇麻岔沟、石磕村项目,规模487.65亩,可新增耕地380.70亩。2013年,市局下达该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2万亩,一期工程除输水工程外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设计评审阶段;去年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5000亩。另外完成4个灾毁耕地项目,面积754.65亩。
治沟造地项目快速推进。为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群众耕种效益,去年完成了丹州镇党湾沟、秋林镇掌里沟和英旺乡双庙沟、东沟水毁恢复工程,总投资92.4万元。实施了延安市治沟造地黄土地重大项目子项目两个:一是英旺乡西川河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整治沟道14条,现已全部完成。二是英旺乡西川河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267.55公顷,总投资3208.79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51.7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9.88公顷。另外,完成了2015年云岩镇云岩河土地整治项目和牛家佃乡交里河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土地执法监察从严执行。去年以来,县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基层所定期、不定期积极开展动态巡查50余次,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10起,其中拆除4处;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及时召开全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大检查工作动员会,出台了《宜川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对全县未批先用、批少占多、以租代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各类闲置土地等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处理。
一手抓保护资源,一手抓保障发展。长期以来,在宜川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国土系统干部职工全面推动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国土资源,以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作风,为早日建成生态、开放、幸福新宜川不断谱写着辉煌灿烂的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晓军近年来,为解决退耕还林户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引领退耕还林户过上环保、绿色、低碳生活,陕西省于2010年开展了退耕还林农村能源项目——户用沼气、太阳灶等。2012年开始实施太阳能热...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