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莽莽苍苍的陕北黄土高原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以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志丹县就处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部。73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初访此地,当他看到这片黄土裸露的不毛之地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人类能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简直是一个奇迹。
今天,行走在志丹大地上,历史的雪泥鸿爪已无处可寻,昔日裸露的黄土群山已被林草所覆盖。志丹城乡互动,正将科学发展的新曲奏响;干群一心,携手共建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这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红都”之称的英雄土地,经过改革开放的春潮洗礼,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尤其是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志丹县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延安精神,矢志艰苦奋斗,连续五次被评为“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成了引领延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火车头”。
人是世间奇迹的创造者。志丹这块曾被称为“绝塞孤城”的寒苦之地,在21世纪的今天能跻身于西部百强县的行列,其历史性的变化令人称奇。奇迹诞生于发展与创造之中。谁是志丹发
展的助推者与奇迹的创造者?当然是志丹的各级领导和13万具有英雄气质的人民群众。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那么一批人常年累月生活和战斗在基层一线,他们满腔赤诚、甘当公仆,守岗敬业、心系群众。他们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来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和谐发展与求变创新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这样的一批人中,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刘刚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位扎根基层24年,先后在四个乡镇工作过的基层党委书记所到之处,以民为本,情系群众,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当地的人民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和敬重爱戴。从2009年5月起,他的先进事迹先后在新华社及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收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读者在看了刘刚的事
迹报道后动情地说:在农村基层,能有这样好的干部,是咱延安的光荣。刘刚是延安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这个典型好就好在他身上有一种公仆本色和民本情怀。
日前,中共志丹县委作出了《开展向刘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一个农村基层党委书记为啥能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和真诚的爱戴,他又是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怎样的一种情怀来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刘刚身上展示出的精神样本和人格样本或许能给我们以更多的启示。
万家忧乐在心头,百姓疾苦常挂心。杏河镇虽然地处偏远,但这里民风淳朴,景色优美。每年阳春三月,满山的杏花绽放,宛若云霞,刘刚每次看到这个景致、想到这里的老百姓,总是动
情地说:能在这块土地上作一点奉献,真是太值得了!
2002年元旦刚过,刘刚从志丹县吴堡乡调到杏河镇任镇长。
杏河地处志丹东部。这里民风淳朴,山大沟深,一条名叫杏子河的河水穿镇而过。上一个世纪90年代,杏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乡镇,因实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杏子河流域治理项目而名扬海内外。
与陕北的许多地方一样,杏子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还是一个交通、邮路、水电三不通的地方,设施十分落后,民生非常困苦。经过“三通”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高潮兴起,杏河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便捷的交通,将这个深藏山中无人识的东部大镇推
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对农村工作十分谙熟的刘刚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并不急于定规划,提发展战略,他有一套颇具个性特点的工作方式,这就是:先吃清这个地方的地理风貌与风俗民情。他经常轻车简从,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村庄里寻找几个最能代表或展现当地生活水准的农户作为自己调研的对象,然后从中寻找和确定工作思路。杏河整体地貌由“一川两岭三条沟”组成。川道里的条件相对好一些,而生活在沟和岭里的群众生活的境况依然十分艰苦。发展不均衡是杏河镇首先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刘刚刚到杏河时,全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在2000元左右,而这还是一个平均数,有些居住在拐沟里的群众年收入只有千元左右。除此而外,全镇有
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三分之二的村子不通自来水,一些村民小组用电不正常,人均基本农田不足两亩,发展产业没有基础。基础设施的落后所导致的贫穷,以及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是制约杏河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
狼岔咀行政村是杏河镇面积最大、位置最偏远的村子,11个村民小组260户人家散居在三道岭四条沟里。“住烂窑,穿旧衣”是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2004年初春,已成为杏河镇党委书记的刘刚带着镇干部到狼岔咀调研,不足20里的路,走了将近3个小时。好不容易看到了狼岔咀村,进村一看,只见20多户村民一字儿排开居住在一条窄窄的石砭上,出了土窑走上几步,便是四五十米高的悬崖,一条只有50公分宽的出村路紧贴悬崖边上。这个挂在悬崖边上的村子让刘刚看了之后心情十分沉重。之后,刘刚又来到王家湾行政村的牛咀沟和唐家河。这两个村子共有40多户人家,零乱地散居在一道沟里。村里吃水困难,用电时好时坏,天一擦黑,人就回到窑里睡觉,生活十分单调。清冷寂寞的困苦景象让刘刚看后十分难过。最让他感到痛心的是,他在南岭和西岭调研时,看到这里的群众大都居住在随时有滑坡危险的半山腰上。(下转第四版)
记者 肖中强 杨葆铭 孙文珍宋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向明刘晓媛张艳)欢歌笑语过新年,龙腾虎跃闹新春。为让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虎年春节,志丹县精心组织,为广大人民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该县于腊月二十、二十一在县城中心...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