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的养儿防老,看病就医难,劳动力过剩、待业频繁……到如今六旬老人“领工资”,有病政府“来补钱”,免费培训、“安置”就业……红都志丹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谋福、加大投入的强力推动下,率先推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率先实施技能培训统筹城乡就业,率先在全省实现“全民医保”……在探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志丹县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逐步构建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常修为政之德、常思为民之道、常怀民本之心。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民生意识、民本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始终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服务,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执政的出发点。以社会保险、导向就业、贫困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百分之百养老、统筹就业、全民医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范围全覆盖、资金多渠道、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和谐社会织牢“保障网”。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69岁的王生录是杏河镇王家湾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他与70岁的老伴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月能领到60元的生活费。闲聊时,他拿出惠农“一卡通”存折说:“这是我们每个月的固定收入,这些钱基本上够我们俩家用了。”更让周大爷高兴的是,自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个“头疼脑热”也不用像以前那
样担心了。
该县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目标,把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列入“十件为民实事”之首,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均等的社会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下转第四版)
—
柴志应曹东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延峰记者南卫东)按照榆林市要求,志丹县和宜川县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对帮扶县。近日,两县就合作帮扶,共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交流座谈,并达成了由志丹县出资援建宜川县城区居民饮水工程和宜...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