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子长新闻 > 正文

干群合力拔“穷根”致富花开遍地香 子长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来源:延安日报 2018-02-06 19:29   https://www.yybnet.net/

郝家川村淡水养殖场

县委副书记、县长雷兴平看望慰问贫困户

大棚养蚕致富

本报记者 高乐 强国峰

寒冬腊月,北风凛冽、白雪飘飞,而子长县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的油桃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花开正艳。走进新寨河村的油桃大棚,一股花香扑面而来,朵朵桃花灿若红霞,惹人喜爱。

看着满棚盛开的桃花,想到今后的丰收景象,油桃种植户张海琳非常高兴。“政府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包扶部门为我们送技术、送物资、送培训,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张海琳说出了大伙的心声。2015年,张海琳家还是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他种了2棚大棚油桃,而今不仅还清了钱款,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在子长县,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张海琳一样,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新寨河村变化的背后,折射出子长县委、县政府绝不让一户贫困户在脱贫奔小康路上掉队的决心和勇气。

据子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雷兴平介绍,子长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991户31377人,其中在册贫困人口3188户9070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面对这一现状,2017年,子长县按照“抓好党建引领脱贫、重推政策保障脱贫、培植产业稳定脱贫、创新机制助推脱贫、全力攻坚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推行“两包扶一结对”工作模式,落实“八个一批”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经济,增强致富能力,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为全县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条新路子。2017年,子长县13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

1 党员干部进家门群众致富有盼头

家住子长县安定镇十里铺村的魏桂芳今年76岁,早年丧夫,一直与儿子在一起生活。去年,儿子因病不幸去世,留下魏桂芳和有智力缺陷的儿媳相依为命。

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魏桂芳一筹莫展。县经发局是该村的扶贫帮扶单位,副局长张有林了解到魏桂芳家的情况后及时上报,通过村、镇、县的多级审核、评定和公示,魏桂芳家最终被评定为贫困户,纳入了县里的“***”范围,并为其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如今魏桂芳可以享受到五保供养、老龄补贴等国家政策,家里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自***开展以来,该县经发局先后筹资3万余元,帮助十里铺村发展山地苹果、蔬菜大棚、养殖产业,2017年人均收入较2016年增长了2000多元。

在子长县,像经发局这样的包抓行政村扶贫工作队共有300多个。2017年,子长县继续推行“两包一结对”驻村联户帮扶模式,从各行各业选派优秀党员干部组建了10个脱贫工作团、358个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进行帮扶,4485名党员干部结对包扶10289户贫困户,实现了工作团包乡镇、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全覆盖。

同时,该县全面整合乡镇干部、村“两委”会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四支力量”,成立了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有力促进驻村联户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2017年2月9日,正值新春之际,子长县举办了全县第一书记轮训班,为全县188名农村第一书记集中“充电”。党校讲师、业务骨干就《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脱贫攻坚形势任务和政策措施》《如何当好第一书记》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学员们边听边记,努力消化所学知识。

在认真听课之余,全体学员还到余家坪镇双流湾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与该村第一书记成纲交流工作经验。“我到农村来,就是想为村民干点实事。”成纲的话让百余名第一书记很有触动,随后他们纷纷回到农村一线,扑下身子,挥洒汗水,帮助困难群众克服困难,鼓励村民发展产业,通过一件件实事点燃了村民心中的致富梦。

“‘两包一结对\’扶贫模式的推行,提高了扶贫精准度,确保了贫困户能按时实现脱贫。”子长县扶贫办副主任侯建军说。

2 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扶贫结硕果

脱贫攻坚,脱贫是目标,产业是基础。2017年,子长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优势资源开发、多层次产业发展上拓思路、做文章,大力发展大棚油桃、淡水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让群众脱贫增收渠道更加新型化、多元化。

余家坪镇新寨河村位于子长县城南10公里处,实住人口140户469人。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棚油桃产业,村民们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刚开始,习惯了种大棚蔬菜的村民,对于改种油桃都有些担心。时任新寨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米国清在村上率先种植大棚油桃,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大棚油桃。

贫困户王秀珍也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2座油桃大棚。“大梁、柱子都是政府给的,这个棚也是镇上帮忙弄好的,我信心很大,以后就看这两个棚增收呢。”王秀珍的儿子罗杰说。

据了解,2017年新寨河村全村大棚油桃总产量达1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大棚油桃户均纯收入5.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2万元。

而在离新寨河村不远的郝家川村,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劲头也非常足。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37户村民通过土地置换、承包等形式流转土地60亩,发展起了淡水养殖场,成了吃分红的股东。

贫困户张志梅就是其中的一位股东。“今年在股份上分了300块钱,村上还让我在幸福互助院里给老年人做饭,一个月能挣1500块。”张志梅高兴地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一村一品”遍地开花,让困难群众多元化增收。子长县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按照长期产业与短期产业相结合的“长+短”帮扶模式,全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现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产业。同时,加快“三变”改革,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催生“三金”农民。涌现出了史家畔丹头村“合作社(企业)+贫困户”、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党支部+贫困户”、高台赵角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李家岔镇徐家砭村“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扶贫新模式,为贫困户探索出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子长县已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48亿元,累计发放精准贴息贷款4876万元,全县共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3496户。

3 互助资金解忧愁 “贷”来致富好日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建立多元筹资体系,切实解决资金短板,让扶贫工作有“米”下锅,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扶贫互助资金,是子长县在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一项新举措。从2009年起,该县用省市县扶贫资金作基础,让有意愿的村民缴纳1000元,形成互助资金公积金,然后通过村民互保,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发放到需要资金的农户手里,每户最高可以贷2万元。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53岁的贫困户郝延平,全家5口四代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四年前,他从村扶贫互助协会贷到5000元,买了葡萄苗、水泥桩、铁丝,村上还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技术。第二年,他家的葡萄就开始挂果,这几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不但脱了贫,还迈上了致富的路子。他感慨地说:“要是没有扶贫互助资金,我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该县玉家湾镇刘来沟村村民苗成海,通过村扶贫互助协会发展蔬菜大棚,如今是村里公认的“小老板”。说起自己现有的成就,苗成海感叹:“这几年村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给我帮了大忙,让我挣了钱致了富!”

为让所有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不再为发展资金短缺而发愁,子长县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责任包干、高效办理、投放、贴息、风险补偿、风险防控、产业“造血”、考核奖惩、数据信息共建共享等金融扶贫“九项机制”,使更多符合条件贫困户享受到“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资金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惠农政策,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该县加强与县内金融机构的对接协调,将1000万元贷款担保储备金按照10倍的比例放大,扩大贫困户小额信贷覆盖面,使金融扶贫政策惠及更多贫困户。

目前,子长县已实现全县82个贫困村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先后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900多户农户发放2600多万元生产性资金。如今,这些贫困户已经发展起养猪、蔬菜大棚、山地苹果、葡萄、油桃及其他种养产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脚步。

4 看病不再有压力 群众有病不返贫

“一人重病,拖垮全家。”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只“拦路虎”,据了解,子长县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4771户5806人。对此,子长县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四免一提一降一限时”“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医疗救助政策,努力让贫困户不再为看病发愁。

“真是没有想到,这回给孩子看病能报6000多元。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帮我们全家解决了难题!”说起子长县的健康扶贫政策,该县寺湾便民服务中心西山沟村贫困户贺延丽感叹道。

贺延丽家中共有5口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大儿子身有残疾,全家收入微薄,生活贫困。最近,刚刚3岁的小儿子忽然患病,到村上卫生院检查后,大夫说要做手术,为了给孩子看病,全家人四处凑钱。得知情况后,该县邮政局的包扶干部及时伸出援手,帮忙联系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并详细咨询“一站式”结算及医保报销政策,帮助贺延丽替儿子办理了医保登记手续。经过手术,孩子很快康复,而看病花费的一万多元按照该县的医保健康扶贫政策,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2%。

现在,像贺延丽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可以享受“四免一提一降”倾斜政策以及兜底保障和“一站式”即时办结。子长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还开辟了住院“绿色通道”,免收贫困户挂号费,还预留了扶贫床位。截至目前,该县贫困户住院311人,出院结算217人,减免起付线7200元,提高报销比例后净减免74001元,大病政策调整后报销费用近5万元,慢性病门诊免费发放基本药物24种,价值6万余元。

与此同时,子长县还创新实践“1+1+1”签约服务贫困户模式,实施大病救治“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大贫困户养老保险和医疗参保率,针对贫困户所患疾病精准发力,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解决后顾之忧。

2017年,全县1364户因病致贫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已完成,并全部签订了健康扶贫团队医师签约协议;大病救治“一对一”结对帮扶54人,全部实现救治;医疗救助4802人次973.514万元;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投资900万元,全县82个贫困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300余万元的医疗、办公设备,实现门诊报销;全县贫困户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率均达到100%。

5 免费培训增技能就业“有门”信心足

“我以前干过家政、月嫂等活计,可是由于没有资质和经验,赚得特别少。”子长县马家砭镇焦家河村贫困户张秋梅负债累累,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稳定收入,使得这位中年妇女在脱贫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子长县就业局通过前期调研发现,该县有陈香家政服务公司、香奶儿催乳中心等3家家政服务公司需要大量懂技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便于2017年11月21日组织举办了首次月嫂培训班。面向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登记失业等人员,就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小儿推拿、催乳职业等家政服务专业技能进行职业化培训。培训不仅全程免费,还给予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天50元的生活交通补助。

得知此消息,张秋梅喜出望外,立即报了名。“得到这次培训的机会很不容易,我一定好好学,争取拿到资格证书,找到一份工作,早日脱贫致富把光景过好。”对改善贫困的现状,她非常有信心。

2017年,子长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施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选聘生态护林员等灵活多样的创业就业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共实现转移就业974人,其中包括公益性岗位525人(特设公益性岗位477人、公益专岗48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15人,自主创业60人,发放贫困户创业贷款5笔50万元。

同时,该县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加强与省内优质企业的劳务协作,在首届省属国有企业和中央驻陕企业“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上,组织贫困劳动力与相关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6人;大力支持县镇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给予1000元岗位补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且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每人500元;开展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劳动力和选聘贫困户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工作。

此外,子长县还对无法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按政策纳入低保,实行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共纳入兜底范围2883户4487人。同时,着力加强贫困村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82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通村道路已达标75个,电力入户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大为提升。

果香花红、大棚林立、道路贯通……这一幕幕散布在沟沟峁峁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子长县上下一心、奋力攻坚的美丽画卷。2018年,我县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贫困户重点扶持发展长效产业,贫困村突出村集体经济培育和基础设施完善提高,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说。

新闻推荐

陕建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勇争先

本报讯(刘毅)陕西建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勇争先。项目带动。去年以来,陕建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安康合力团团长单位,以PPP等模式,通过投(融)资带动项目,在安康...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干群合力拔“穷根”致富花开遍地香 子长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