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保单上面清晰记录着:1951年12月29日,投保人申顺志的驴向本公司投了牲畜保险,计保额人民币60万元,保期至1952年12月29日,计保险费人民币2.7万元,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阳特约代理处。
于寿涛说,这张保单是他在海阳二十里店镇收古董时从一堆“废纸”中发现的,当时花了5元钱从一位老人那里购得。在他看来,从“古董”的经济价值上讲,这张保单不像其它收藏品那样有多少升值的空间,但是对于反映20世纪50年代海阳当时经济发展情况,应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了验证这张保单的价值,兴奋的他曾专门请教了很多收藏人士,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从这张保单上看,海阳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老百姓手头有一定的存款,能为一头驴投保,也证明了海阳人很早就有保险意识。
同时,为了查找这张保单的历史由来,于寿涛从网上找到了中国保险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在那里有一张同年份的保单是在临沂发现的,初步推断,他手头上这张保单至少也是海阳目前发现的最早保单。
而如今看来数目庞大的保费和保额其实很容易解释,当时,市场流通的是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在那个特殊年代,物价通胀,万元票并不稀奇。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海阳市支公司宫立胜为YMG记者提供了“专业”解释。他说,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这张保单是建国初期农民为牲畜入的疾病保险,当时农民刚刚翻身得解放,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农民种田主要依靠牲畜来耕种,一旦牲畜发生疫病或意外,造成死亡,一家一户的农民将无力承担。”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的生活,1950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按照“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资交流,增进人民福利”的方针,在部分地区试办牲畜保险,保险条款由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制定,承保的牲畜是牛、马、骡、驴四种,年龄为牛1~12岁,马1~14岁,骡1~16岁,驴1~14岁。
宫立胜说,从保费的数额看,建国初期,物价不稳定,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制定以当日某种粮食价格标准进行投保或理赔,一市斤小米千元左右很平常,到1957年牲畜保险已遍及全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吕连兴)亚沙会是海阳市2012年的头等大事。1月29日-30日,海阳市召开亚沙会筹备工作专项调度会议,号召全市上下增强时间观念,按照节...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