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亚沙会海阳站火炬传递昨天举行,在长达2800米的特殊跑道上,海阳市民组织了健身操、健身球、腰鼓、太极拳、大秧歌等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迎接亚沙圣火的到来。
传递伊始,八旬翁擂响大鼓
火炬传递伊始,鼓声震天,擂响它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翁。他叫胡珍,是海阳开发区石人泊村的普通村民。
“我从小就喜欢秧歌,也喜欢打鼓,只要拿起鼓槌,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胡珍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亚沙火炬,说不兴奋那是假的。”
开心的锣鼓,欢快的人群,海阳老干部秧歌队在火炬传递的终点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这个平均年龄达到65岁的团队为了“凤舞金沙”,为了亚沙会,“好好乐一把”。
其中,秧歌队的队长王洪兰已75岁,是秧歌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
志愿者说,我真想摸摸火炬
海阳尼克汽车职业中专组织了200人的庞大欢迎团队。在终点,他们派出100名少年。“我想摸摸亚沙火炬。”卢浩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孔宪娥是亚沙会志愿者。她的职责,就是负责河清岛体育场外围的环境卫生。而她幸运地触摸到了“凤舞金沙”。
“每天6点就要来到现场,一干就是十个小时。”孔宪娥对记者说:“虽然工作很辛苦,可是,我却觉得很快乐。”看着旁边的火炬手,孔宪娥羡慕万分。“真想感受一下亚沙火炬到底什么样子。”可能是听到了孔宪娥的话,一旁的火炬手郭新章二话没说,就将手中的火炬递到了她的手中。拿着“凤舞金沙”,孔宪娥的手有些颤抖:“感觉真好,兴奋加激动,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了。”
为喊加油,村民学说普通话
“中国加油、海阳加油”……伴随着北才苑村支部书记孙卫东的口号,来自海阳市东村街道的90多名村民齐声高喊,为火炬传递加油助威。
“知道今天亚沙会火炬在海阳传递,我们街道好多村的村民主动来到传递沿线,为火炬手们加油。”孙卫东告诉记者,早上6点他们就全部到位,开始演练普通话口号,希望通过加油这种方式为家乡即将举行的亚沙会贡献一份力量。
“别看就那么两句话,费老鼻子劲了,没想到说个话能这么难。”北才苑老孙开玩笑说,亚沙会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海阳旅游,今后也尽量多说普通话。
YMG记者李德强刘晋凌云鹏邵壮海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凌云鹏)天籁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位于第三届亚沙会举办城市海阳市盛竹路路北楼庵村北,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海阳市唯一一家将生态游与现代娱乐...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