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午,吃过午饭的姜军经过严苛消毒后,步入贝尔特(烟台)海洋生物产业园生产车间开始投入工作。作为地道的海阳人,姜军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经手的产品,有一天会进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参与国际分工底气十足,产品附加值翻倍提升。在蓝色经济区建设历程中,海阳市依托高新技术,不断延伸生物科技产业链、占据产业链条高端,传统的鱼虾养殖、加工,逐渐扮演着挑起蓝色产业发展大梁的角色。
走进贝尔特(烟台)海洋生物产业园生产车间,海产品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掺杂着车间机器运转时发出的低鸣声,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我们整条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赶制国外的订单。”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技术行业领先,一种原料,我们可以加工出多种高端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业务量每年都在递增,去年销售收入是3亿多元,今年有望突破5亿元。“像贝尔特生物科技、海益宝水产公司、黄海水产这些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了海洋生物科技产业集群的膨胀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具有很强的社会拉动力。”海阳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海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尹孟旭说。
“过来请专家去帮我监测一下水质条件,育苗娇气得很,生活环境很重要。”在黄海水产采访之际,恰逢周边一位养殖户跑来“抢”专家。自黄海水产专家团队建立之后,周边500多家养殖户都从中受益,无论是病害防治还是水质监测,他们都会跑来问问专家的看法,至今没有一家养殖户因技术问题造成大面积养殖病害。
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带来强大社会效益,形成以一当百的产业动力。尹孟旭介绍,为了培育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海阳市在2011年就对该市10多家企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仅争取无偿资金扶持就达到5870万元。“到2015年,海洋经济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努力创建一批蓝色经济产业品牌、园区和企业品牌。”海阳早已明确未来“龙头带动”的蓝色经济发展思路。目前,海阳市在建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1个,其中仅蓝色经济项目就有33个,总投资817.1亿元,蓝色经济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占比29.7%和79.5%。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吕连兴阎婷贾彦来摄影报道
海洋生物产业园生产车间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城市得形象、经济得发展。海阳市还针对本市农民工出台就业倾斜政策,敦促相关部门拿出200多个公益性岗位对拆迁农民定向招聘,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