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秀荣摄影报道)“专家来了,走!过去看看。”昨天清晨,随着搭载农业专家的“农技服务车”开进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留格庄村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将车辆围得水泄不通。“这次共来了60多位专家,包含粮油、蔬菜、果树、植保、土肥等方方面面,大家有问题的,赶紧找准人问。”市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孙丰宝边搬卸桌椅、摆放资料边跟村民说。
见到农技专家,村民兴致盎然,不一会儿就把专家们团团包围。他们有的咨询怎么给西红柿授粉,有的询问栽种哪个果树品种好,还有的请教花生夏天如何防涝。“种地不能光看书,还需要有人指导。”村民徐海波手拿资料笑着说,今年他种了3亩西瓜,由于不懂西瓜栽培技术,西瓜结得少,个头也小,这次听说专家来到了家门口,他一大早就守在村口,一定要询问个明白。“这次‘科技大集\’活动,是市农业局在全市农业系统开展的60多场次‘今冬明春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中的其中一场,共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技推广中心、农广校、果茶工作站、种子管理站等5个单位的专家参加。其目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让村民在家门口掌握致富技术。”市农业局副局长吕常厚说,本次活动于11月20日启动,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31日,分别以粮油、蔬菜、果品等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实用生产技术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使新技术、新成果直接服务农业生产一线。
本次培训活动的培训对象,在经过全市层面征集的基础上,确定为三类人群: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重中之重。吕常厚介绍,从今年5月份,烟台市诞生首批40名职业农民开始,“农民”这个词语不再是户口本上的身份,而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种职业,他们将优先享有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新增专项农业补贴,获得更高标准社会保障、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因此,烟台市将“职业农民”定位为未来城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希望,将优势资源优先向他们倾斜,让其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
专家给农民详解种植技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吕连兴阎婷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昨天一早,海阳朱吴镇北洛村老小齐聚村庄广场,秧歌队踏着喜庆鼓点扭起了秧歌,该村自评、自选的...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