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刘洁)“这就是我跟姐妹们赶着毛驴往前线送粮时用的马鞭,也是我仅有的用来怀念那段艰苦岁月的革命史料了。”昨日上午,在海阳市行村镇桃林村二女儿吕桂玉家中,86岁的翟桂娥老人手拿马鞭,向记者讲述了她支前的那段故事。
翟桂娥是莱阳羊郡镇翟家庄村人。1946年3月,胶东战事频繁,军队供给严重缺乏,支援前线的任务相当繁重。3月14日,翟家庄村接到通知,要派村民往高密前线送粮食。经过动员,短短半天时间内,村民已经凑够了500多斤白面。由于当时村里没有马车,只有5头毛驴,村民经过商议决定,由村里派出5名年轻人牵着毛驴驮着白面送往前线。
最初,村里推选了几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但是毛驴认生的习性,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与毛驴“和平共处”。随后,村民不得不迁就毛驴的这一习性,让经常与毛驴接触的翟桂娥与其余4位村民一起,前往前线送粮食。那一年,翟桂娥只有17岁。
送粮路上,翟桂娥他们首先就需要趟过莱阳的五龙河。因当时还是冬末,气温比较低,河面上都是一片浮冰。几个人看了这种情况,也顾不得想那么多,挽了挽裤腿就下了河。由于在河中要忙着照看毛驴身上的白面,裤腿掉下来了也没有发觉。渡过河时,白面没有浸水,此时刺骨的寒冷才开始向身上袭来,翟桂娥的小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河中的石头划出了血口子。顾不得处理包扎,翟桂娥抓了把地里的泥土,敷上以后,继续赶路。
3月15日,启程送粮的第二天,还没有走出多远,翟桂娥他们就被国民党的轰炸机发现了。敌机开始在高空盘旋,准备轰炸。翟桂娥急中生智,招呼大家往附近的小树林里隐蔽。刚在树林中隐藏起来,敌机的炸弹就呼啸着从天而降。翟桂娥马上与队友一起在树林中卧倒,轰炸总共持续了五分多钟,等敌机飞走,翟桂娥发现几人的脸上、衣服上早已遍布了尘土,而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也被炸弹炸出了几个弹坑,翟桂娥他们可算是逃过了一劫。
敌机的轰炸、敌人的围堵,让整个送粮过程充满了险情。当然,还有艰苦的条件。送粮路上,饿了,他们就吃个自带的硬邦邦的饼子,渴了,就随便捧起河里的水喝一口。长时间的赶路,毛驴也有点儿受不了,到了后半程时不时需要用马鞭赶着,它们才能继续走。经过3天的艰难跋涉,翟桂娥他们终于将白面一两不缺地交到前线部队手中。
从高密送粮回来,因此行的突出表现,翟桂娥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随后还成为翟家庄村青妇队队长。此后,翟桂娥还参加过多次向前线送粮的行动。随着战事的频繁,前线的伤员越来越多,翟桂娥在承担送粮重任的同时,还与几位民兵一起,运送伤员,照顾病人。现在,翟桂娥经常会给自己的后辈们讲述亲历的这段艰苦岁月,让他们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报料台
本栏目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史料线索,向我们讲述你所了解的红色史料背后的故事。
读者可以拨打6631386或本报24小时读者热线96110,提供红色史料征集线索。也可将相关线索发送至wflj2010@163.com 或121837980@qq.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朱志凯YMG记者曲妍妮)昨天上午,记者从海阳公路局获悉,连接海阳市老城区与烟海高速公路海阳北站口的道路工程正在快速推进,预计年底前将完成路...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