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降雨,让烟台市森林防火形势转危为安,然而根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后一段时间,烟台市将迎来晴好天气,森林防火工作仍不能松懈。为最大限度减少山峦、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烟台市各级林业部门坚持全面备战,依托市级专业森林消防队、镇街机关干部、村庄护林员,烟台市构建起了市、镇、村三级防火体系,通过在林区制高点设瞭望哨、搭建帐篷,对工作人员采取GPS定位等方式,构建全员防扑火行动机制,加强火源管控。
★全民“承包山头”防火护林
“老张,你在集头等我就行,我这就往那儿赶。”昨天上午7时,海阳市凤城街道防火队队长王川起床后,先给当地护林员打了个电话,随后穿好雨衣,带着一沓防火知识手册出门。这一天,他们尽管因为降雨不用再到山林防火,却毫不放松地赶到集市上进行防火宣传。“从进入3月份防火戒严期,我们所有的人员全部扑在山上,全力打好森林防火攻坚战。”海阳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场降雨,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却也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打击违法用火行为、严防火灾事故发生将是他们今后一段时间坚持努力的方向。筑牢森林防火“屏障”,保障森林安全。近期,在海阳市各个山头,不时可看到彩旗飘扬,上面印着通俗的防火标语;在各个集市,不时可见一辆辆巡逻宣传车和一位位防火宣传员,他们走到哪儿宣传到哪,让防火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印制了200套森林火险预警旗帜悬挂到护林房、检查站、瞭望哨等地方,组织了24辆巡逻宣传车到全市512个有防火任务的村庄巡回宣传,印制了宣传页6000份到集市、村庄张贴、发放。”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该市还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目前该市共有512个村庄、465个山峦承包经营户、628个住户签订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形成了“防火有人负责、措施有人落实、责任有人承担”的全民护林防火工作格局,力争把火源管控在山下。加强火源管控,海阳市依托全民防火机制,围绕进山路口、林缘与居民区结合部、林内墓地等重点部位,实行关口前移、专人把守,对于重点人群落实专人监管,对林区施工人员、植树造林和农业生产人员、游玩人员重点提醒,认真查验收缴火种。同时,在林区制高点设瞭望哨,搭建帐篷,安排24小时轮流值守制度,视频监控全天运转,保障了林木资源安全。
★多部门人员上阵现场救火
烟台市属于低山丘陵地形,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在森林火灾易发期,除了管控好源头,全市还致力于构建强有力的应急处置力量。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市政府颁布《烟台市森林防火管理办法》,部署了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工作,其中要求市、县两级均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统筹部署森林防火工作。按照要求,烟台市森林扑火专业化,每个县市区都成立了专业的灭火队。当前,烟台市共有135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3500名森林消防队员,加上随时待命的15个县级护林大队、3600名看山护林员,他们共同组成了烟台强有力的防火、灭火力量,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发生火情后按照火情大小按计划处置。“所谓计划处置,在烟台已经形成了经验,即打早、打小、打了六个字。”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说,“打早”即为消防靠前驻防,可确保迅速出击,全市层面要求15分钟到火场,15分钟控制火情,过火面积控制在15亩以内。“打小”即为科学指挥,重兵投入,要求将小火当成大火打。“打了”即为灭火要彻底,要求消灭明火后,仍要坚守48小时,全面清理现场,防止存在火情死灰复燃。这一套经验,可切实有效将损失降到最低。YMG记者姜乾通讯员于晓雷
依托市级专业森林消防队、镇街机关干部、村庄护林员,烟台市构建起了市、镇、村三级防火体系。
烟台市森林扑火专业化,每个县市区都成立了专业的灭火队。
新闻推荐
挤掉投机散养户,留下规模养殖户, 规模化养殖方能破解“猪周期”
长远来看,实现养殖、屠宰及加工的规模化发展,发展商品猪基地生产,才是稳定生猪生产和供给的“正解”。散户跟风,是“猪周期”周而复始的罪魁祸首。...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