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郭城镇后夼村沙文令成了村里的“大红人”,因为他家里有一台电脑大小的设备,可以让村民不用跑腿就能完成存取款、办理汇票、转帐等业务,尤其在瓜果成熟的季节,资金流动量大,周边村民可没少往沙文令家里跑。
这套名叫“农金通”的设备,是安装在固定场所为农民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一种新型支农金融电子服务设备。它的外形像一个台式电脑,占地方不大。就是这么一台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农村老百姓。
郭城镇地处海阳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农民收入以果树种植为主,卖苹果的收入,以前是想尽办法找个地方藏起来,等到不忙了再到镇上信用社存起来,钱藏在家里还提心吊胆。现在有了“农金通”,再也不用担心了,可以随时到农金员家里去存取钱。“以前的苹果贩子到郭城来收购苹果,经常要携带大量现金,行动不便还要时刻警惕,现在有了‘农金通\’,带着一张卡就可以来收购苹果了。”从事近30年工作的农金员沙文令说。
郭城镇信用社负责人王主任介绍,郭城镇现有26台“农金通”,分布在全镇26个村庄,每台“农金通”之间相隔不超过1公里,也就是说,农民办理上述业务,再也不用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去办理了,在村里就可以正常办理了。26台“农金通”通过半年多的运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镇约三分之一的业务可以由26名“农金员”来完成,方便了农民,也大大减轻了信用社的柜台压力。“现在不出村,就可以办理银行业务,还可以通过“农金通”交话费,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网上代交电费、代交保险等业务,尽最大努力服务农民,方便老百姓。”郭城镇信用社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全市信用社(农商银行)共安装农金通1311台,覆盖辖内大部分偏远村庄,平均每1-2个村庄就有一个农金通网点,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业务网络,占领了主要农产品出产地、种养大户,消除了金融空白村庄,借助该网络,逐步打响信用社的便民服务牌。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甫斌平平春杰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倔强老党员态度为何大转弯?, 海阳凤城街道窑上村为民办实事赢民心
“如果我是栋田,我就愁死了,村里那么多事儿。他干这个书记真的不容易,我们都从心底里感激他。”坐在新家的沙发上,海阳市凤城街道窑上村72岁的老党员王...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