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民声,为民生。
67件为民实事,年内先后投入11亿元。
在海阳,涓涓细水,汇聚成流。村里的孩子都坐上了“大鼻子”,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医院拔地而起,困难群体找到就业“金钥匙”,老人养老有了更好去处……一个个铿锵有力的惠民项目,一件件如及时春雨的利民举措,涌到群众的心坎上,暖意融融。
这片热土大写“民生”,为了日日更新的幸福生活。
教育惠民:办学格局再优化125辆校车覆盖农村小学
早饭后,刚上四年级的陈云丹收拾利落,来到村边的校车乘车点等候她的专用黄色“大鼻子”。一想到新学校,连头上的小辫子也活跃了不少。今年9月份,陈云丹与其他几十名同学,一起转入离家更近的亚沙城小学。11岁的小姑娘,正挑剔。转校之前,她特意在父母的陪同下,来亚沙城小学“考察”了一番。“这是我见到最漂亮的学校了,操场那么大,教学楼里还有直饮水!”陈云丹小手一指:就这里了!就这样,陈云丹成为亚沙城小学首批476名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享受着最新的塑胶跑道、中央空调、二层宽敞食堂、室内恒温直饮水、班级独立储物空间……今年以来,海阳亚沙新城小学、幼儿园和新育才小学新学年开学全部投入使用,相继开工的亚沙新城中学、新育才中学也进展顺利,预计明年9月投入使用,为老城区和南部新区的配套增添了重要砝码,全市学校布局将更加优化。目前,海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生5.4万余人。其中,公办学校55所,包括4所高中、16所初中、29所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4.3万余人;高级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业余体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在校生0.3万余人;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0.8万余人;幼儿园116所,在园幼儿1.3万余人。“全市中小学在校生,乘坐校车的达到了90%以上。”海阳市教体局党委委员高志浩表示,学生乘车费用较以前降低了30%-50%。以亚沙城小学为例,乘坐校车距离在5华里以下的,学生每年只需要承担700元费用,5华里到10华里的,每年为800元,10华里以上的只需要900元。这一成果得益于务实持续高效的工作推进。从2011年底开始,海阳市就正式启动农村小学校车试点工作,2012年配备20辆,2013年配备30辆,2014年配备了75辆,累计投入资金3861.25万元,共为农村小学配备标准校车125辆,实现了农村小学校车全覆盖。为进一步保障孩子的交通安全,公安部门还专门抽调5名交警,在教体局安全办设立专门中队,合署办公,专门负责校车安全。高志浩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海阳市从2013年开始在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实施学生夏装校服免费政策。其中,2013年投入资金203.77万元,共计为4.1万名中小学生配发了夏装校服。2014年,由市财政拨付资金259万元,对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订做秋装一套,惠及3.5万名中小学生,5月底前已全部配发到位。
卫生便民:城乡医疗齐提档中医诊疗在乡镇卫生院﹃落地开花﹄
亚沙城的新居民乐了:这里原来没有大型医院,以前看病,只能去东边的凤城街道卫生院,或者西边的龙山街道卫生院,以后看病,家门口就行!
“三家医院目前的床位有700张左右,升级改造后,总床位将达到1100—1200张。”海阳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王辉所说的三家医院,是指海阳市亚沙城医院、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目前正通过改造升级、异地新建、增容扩建等多种形式实现提档。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后,三家医院将分占南部新区、城区中心和北部重镇的位置,辐射海阳全域。亚沙城的新居民乐了:这里原来没有大型医院,以前看病,只能去东边的凤城街道卫生院,或者西边的龙山街道卫生院,甚至得开车20分钟去老城区,以后看病,家门口就行!目前,新建的亚沙新城医院是一所按二级标准建设的市立医院,门诊大楼正在内部装修,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医院东西两条道路以及南出口道路的拓展延伸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6月前投入使用。王辉介绍,未来,亚沙新城人口预计可达到10万人以上,医院设计床位300多张,充分考虑了新城的潜在需求。市区的老居民笑了:这“高大上”的新门诊大楼多气派!以后看病不用排那么久了!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新的综合楼主体已经完工,共有15层,目前已经完成了砌体工程、室外抹墙以及外墙幕墙干挂等工程。第一人民医院工程负责人李主任介绍,整个大楼将于明年6月份之前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新增床位500张,将极大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缓解目前病房的拥挤状况,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就医需求。百姓也满怀欢喜:城里的医院升级了,我们镇里的卫生院也不差。这不,留格庄镇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可是远近闻名呢!这里,诊疗室、针灸推拿室、电疗室、蒸疗室和康复室等5个科室一字排开,仅今年1至10月份,卫生院的中医业务接诊量,就达到了1万多人次。“我们返聘了刚退休的老中医,拿手的项目是治疗腰腿疼以及胃病。”卫生院院长王涛介绍,农村人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且不注意保养,多患腰腿疼病和胃病,创办中医诊疗就是从百姓生活实际考虑,着重发展这方面特色,成为特长。另外,中医报销比例可达到60%—80%,高于西医比例,可以让老百姓更加得实惠。以留格庄镇为代表,海阳市投资260余万元,在1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药综合诊疗区,为群众提供中医诊疗特色服务,2015年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就业富民:多措并举增岗位新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272户
在海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二楼,留格庄镇农民成桂利正在认真听课。为了拓展销路,在网上推广自家的网纹瓜、黄瓜等农产品,他报名参加了失业培训班,学习如何开网店,“试水”电商的经营之道。给这个淘宝培训班上课的老师孙显坤,是这里的“大红人”,在课程方面,他逐一讲解网店产品发布技巧、如何缴纳保证金、如何修改店铺名称等网店知识,即使不懂电脑的“小白”也能在课程结束之后,独立开设一家像样的网店。从这里走出去的,有月入近万的樱桃老农,也有通过网店扩大业务的创业人。梁军就是其中一位。去年8月份,梁军失业了。听说市人力资源市场有专门针对失业人群开办的专业课,梁军想试一把。他报的就是淘宝培训班。经过1个月的认真学习,10月份,梁军正式将妻子经营多年的“军霞水族”实体店搬上了互联网。“从去年11月份至今,网店给我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将近店里营业额的一半。”梁军说。说话间,梁军点开了一个名叫“海阳就业”的QQ群,他告诉记者,群里都是参加过培训班的同学,大家经常在这里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市人力资源市场也会经常在这里发布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现在,梁军想要继续扩大店里的业务。前不久,他在海阳振华商厦租了一个位置,把店里的观赏鱼摆到这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一做法也是在群里和就业办的工作人员交流而得。就业培训给失业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报名参加的人络绎不绝。每期只能招收30多名学员的网店培训班,经常是报上名要排好长时间才能入学。目前,海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共开设了网上创业、毛衫加工、焊工、缝纫工、营业员、木工、车工、钳工等特色专业课,并与企业对接开设订单班,实现失业人群从培训到就业的无缝对接。一方面是培训创业“造血”,另一方面又是招聘“输血”。今年以来,海阳市共开展招聘会101期。引进外来劳动力5654人、技能人才872人,接受失业人员1699人,发放失业金1100万元。“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主要是政策支持和岗位帮扶。”海阳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培训就业科科长申丛胜说,一方面给予困难就业群体以社保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513万元;另一方面借助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以及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提供岗位帮扶。与此同时,全市构建起覆盖到村级的就业网络,通过在村里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实现就业信息的进村入户。多管齐下,成果显著。截至今年10月底,海阳市新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272户,新增就业717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263人,困难群体就业25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业就业3011人。
养老爱民:﹃软硬﹄兼施谋幸福全市城乡养老机构达22所
在海阳城南一片风景秀丽的山坡下,一座当地最“豪华”的老年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海阳市占地面积最大、床位最多、环境和设施最好的福利中心。这里,就是海阳市老年福利中心暨光荣院。来自海阳留格庄镇的老人刘天全,膝下有5个儿女,虽然衣食无忧,但老人毅然决定住进老年福利中心。“这里环境好,吃得也好,服务人员对我们照顾有加,还有娱乐设施和老伙伴陪伴,比自己在家待着舒服。”中心主任杨晓文介绍,海阳市老年福利中心暨光荣院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正式开始接收老人;二期工程今年1月份开工,明年六、七月份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面向全市3万多名老年人开放,可同时满足500名老年人住养和康复保健需求,同时将不断承接市内外老年人服务学术交流等工作,是一处现代、文明、综合性的绿色环保老年服务社区。硬件占优势,软件也不逊色。在这里上班的吴凤霞大姐,就住在福利中心对面的朱家庄村。她说,我们需要去市里培训半个月的时间,包括为老人洗漱、喂饭、漱口、叠床、换尿不湿等,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有资格获得初级护理员证书,才能正式上岗。“我们将接收私人养老院不愿承接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体、乞讨人员和优抚对象,起到兜底的作用。”杨晓文说。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海阳市按照烟台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海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工程。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建有城乡养老机构22所,床位2600张。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8所,床位800张,农村敬老院14所,床位2000张,集中收养农村“五保”老人近1000名,为满足城乡“三无”、“五保”老人和其他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吕连兴阎婷于心亮摄影/栾盛杰姜立昌
网店培训班毕业的梁军与他的“水宝贝”们
创业培训班
新闻推荐
海阳市方圆街道北城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军———, 村民的心就是工作中心
“过去,村里垃圾随手扔,下雨天挽起裤腿往泥里踩,深一脚浅一脚的。”“现在呀,家家门前都有树有花,房前屋后亮堂堂。”在海阳市方圆街道北城阳村,一谈到村容村貌...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