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黄务敬老院院长郝玉玲。16年来,孤独的老人她念着,陪住陪聊不抛弃;折腾的老人她收着,挨骂挨打不放弃;生病的老人她顾着,端屎端尿不嫌弃。她用热忱去温暖世道,用辛劳来延展孝心。
16年前,面对账面上只有26元钱的烂摊子,郝玉玲没有退缩。她从自家拿出3000元购置米、面、油。下水道堵了,她上阵疏通。老人头发长了,她自己修理。16年间,敬老院几度搬迁,始终不变的是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心。
16年来,她给老人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求医送药,整理遗容。子女没有为父母做到的,郝玉玲做到了,老人们自己没想到的,郝玉玲想到了。
杰森
“洋雷锋”烟台海边传佳话
8月26日,一名在开发区金沙滩浴场游泳的游客,突然遭遇暗流,风大浪急,旋即被卷入海水中。危急关头,一位金发老外冲了过来。来不及思考,顾不上脱衣,他纵身跃进大海,成功将溺水者救出。
海滩上,面对即将失去生命体征的溺水者,他镇定自若,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8分钟的生死营救,溺水者获得重生,他却带着爱犬悄然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人们竖起大拇指:真是个“洋雷锋”
杰森,一位在烟工作的外籍人士,他在危机关头的施救展现出的不仅是个人素养,更是爱心跨越国界的传递。勇气与睿智兼具的“洋雷锋”杰森,他也因此成为开发区首位获得见义勇为表彰的外籍人士。
刘家恕
八旬老人坚持为路人免费供茶
60岁时,福山区门楼镇西埠庄村老人刘家恕就在村头山路上开摆“无名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而今已整整坚持了20年,成为当地一段美谈。“茶摊”设在一株繁茂柳树下,每年都固定开张6个月。他的家当非常简陋,只有一把铝制烧水壶、一张自做小方桌、八个形态各异的大茶杯,凡是路人不论身份都可喝上一壶。平均来算,“茶摊”一天要喝掉8暖瓶水,一年喝掉10多斤茶叶。而茶叶来源有的是刘家恕自家晚辈提供,也有的是村民自觉带去,大伙从不计较,喝的就是一壶“开心茶”。
晚报义工
凝聚港城爱心力量的红马甲
港城有这么一个身穿红马甲的群体,他们用爱心凝聚力量,义务奉献,扶危济困。很少人记得这些人的名字,但他们共同的名字却家喻户晓———“烟台晚报义工”。
烟台晚报义工中心是全省首家媒体义工中心,是目前全市拥有义工最多的慈善义工中心,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共有2500名义工加入其中。这些人中有成功企业的老板,也有艰辛营生的低保户,有需要照顾的残疾人,也有孤苦无依的单亲妈妈。
不论自己的生活怎样艰难,晚报义工都会伸出一只手随时准备帮助别人。五星级义工王中华已经72岁高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她都坚守在学校门口护送孩子过马路。张圆苹自从做义工后,把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当做自己的义务,如今她是10个孩子的妈妈……6年来,晚报义工活跃在烟台的每一个角落,传递着普通人的正能量,累计义务服务时间达到315492小时。
李淑花
16年做脑瘫养子的“后妈”
“捡个脑瘫儿回家养着,简直就是个傻子。不仅要为他倾尽家产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弄不好还要养他一辈子,一辈子啊,不是说做到就能做到的呀!”16年前的腊月十六,当海阳市徐家店镇东芦头村乡村医生李淑花在风雪中抱养王雪琪后,这些话不时冲击着她和家人的心理防线。“不要了,他就是真的没有丁点希望了!”为了给这个脑瘫“儿子”一个健康的人生,李淑花决意做一个称职的“后妈”。
16年间,为了给先天性脑瘫的“儿子”治病,李淑花和家人倾尽所有,到各地寻医求药,还自学推拿给“儿子”治疗。经过努力,王雪琪如今能帮着李淑花干点简单的零活。更令李淑花欣慰的是,“儿子”可以叫她一声“妈妈”了。
宋乃臣
凿渠四千米只为村民免费喝水
莱州市郭家店镇宋光村74岁老汉宋乃臣,为老伴治病采药时,在马山发现一眼甘泉。想到山下的村民还在使用村边不太洁净的河水,便萌生了引泉想法。
说干就干,退休多年的宋乃臣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自掏腰包2万余元,一个人单枪匹马用洋镐、铁锤、钎子和钢凿子,耗时两年半凿渠4000多米,从莱州马山上引下一道“龙泉”。
两年半来,宋乃臣每天从郭家店骑自行车20里,背上近百斤的工具袋步行上山凿沟开岩。现在,山下多个村民免费喝上洁净、甘甜的清泉,老汉“愚公移山”引泉的举动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李明庆
九旬老党员义务送信十八载
今年90岁的李明庆是一位65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994年开始,为村里义务送信送报,一送就是18个春秋,风里来雨里去在最短时间内将信报送到村民手中,他的举动深深感动着每一位村民,大家爱戴这位可敬的老人,亲切地称他:老李头。18年里,李明庆的老伴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每天要抽出很多时间照顾老伴,但是他仍然没耽误一天的义务送信工作。后来老伴去世了,孩子们就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享享清福,老人坚决不同意,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仍然乐此不疲的给乡亲们送信。这18年来,他已经成功将近5万封邮件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上,成功处理了6000多项汇款。
李秋霞
护理瘫痪未婚男友创造行走奇迹
2004年的秋天,莱州姑娘李秋霞的未婚男友苑秋云下班途经莱州神堂路段时,遭遇车祸。苑秋云母亲早逝,父亲遭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离开了人世。与苑秋云刚刚认识一年的李秋霞,毫不犹豫地赶到医院照顾苑秋云。出院后,李秋霞在东莱社区租一间只有10几平米的小屋,放弃了工厂的高薪聘请,找了一份发街头广告的工作。8年中,李秋霞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没好好吃过一顿肉。她自学了推拿按摩技术,每天早、晚都给苑秋云做一个小时的按摩。长期卧床,造成苑秋云经常便秘,为了解除他的痛苦,李秋霞每次都是用手一点一点的给他抠出来。
有爱就会有奇迹。去年5月,苑秋云的胳膊能慢慢的抬起来了,如今,在李秋霞搀扶下他能够坐、站,迈开步子挪动。现在,李秋霞唯一心愿就是领取一张结婚证,能让两人的心走得越来越近。
赵启舰夫妇
退伍老兵携妻护山16载
在离栖霞市桃村镇新庄村5里远有道山叫老庙沟,原本沟深林密,还有一处八路军兵工厂遗迹。1996年,在部队已经转为志愿兵的新庄村青年赵启舰回家探亲发现,老庙沟山林被毁、房屋被拆、石碾被砸、水井被填,27岁的他,十分痛心,毅然申请退役,回村里承包老庙沟。
有过短暂婚史的赵启舰打出了“征婚广告”:诚觅寄情深山的伴侣。不久,25岁的牟平姑娘刘伟红愿跟他去守大山。婚后,夫妻俩在半山腰搭起3间土石草房,一住就是16年。无法通电,他们用蜡烛照明;遇到山火和盗树者威胁,他们挺身而出:2003年深秋,山上突发大火,夫妻二人奋力扑灭;2004年深冬,赵启舰拼命赶走了3个开车来盗树的外地人……如今,1400多亩山岚恢复元气,老庙沟兵工厂遗迹也安全地保存下来。
刘乙人
中学生拾百万存折物归原主
2012年11月6日,一封感谢信送到了烟台三中的校长手中。“感谢你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我于11月4号上午外出的时候,不慎将钱包丢在出租车上,包中有身份证、银行卡、100万金额存折、转账单、现金3500元等贵重物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异常重要。是高三13班的学生刘乙人联系到我,将捡到的钱包分文不动还给了我。更可贵的是我要给刘乙人同学1000元作为回报,他拒绝,我说要请他吃饭,他也并未同意。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我是烟台三中高三13班的学生。”
对这封感谢信,刘乙人只说:“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是捡了一个钱包吗?这都是应该做的。”至于钱包中的百万存折,刘乙人却说得很简单:“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我只想赶紧把钱包还给他。”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局获悉,在刚刚落幕的山东省第十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烟台市取得“一金、四银、八铜”的好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