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投资生意12万元打水漂
“俺夫妻俩被安徽某地的‘连锁经营\’骗了十多万。”昨日,莱州市虎头崖镇沟邓村45岁的栗女士在谈到被骗经历时,十分气愤。“我挂靠在俺亲戚的闺女下线,我先给自己投了一份69800元,然后又给俺对象投入了一份69800元,后来,我又发展了一个下线,为了让他投入,我先替他投入了一个小份额3800元,其中含500元的工作服费。”栗女士说,他们夫妻俩是前年9月28日在莱州虎头崖镇一姓庄的妇女的诱劝下,去了安徽,去年3月底回的家,“我在安徽,每月房租2000元,再加上吃喝等费用开支,半年时间,我在那里白白扔掉了12万。”栗女士说。
栗女士说:“我回到莱州后才想通了,这是一种传销经营模式,我已尝到了被骗的滋味,我不想再让其他人上当受骗。”
栗女士介绍,在那里住了很多的外地人,而且,他们全部都在做这个产业,小区内到处都贴着反对传销的标语,而该地区为安徽合肥市滨湖新区。
借“连锁经营”之名搞传销
“我也是被莱州一个同乡叫去看产业的。”莱州市民房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对得起该朋友的“盛情之邀”,他还专门去了一趟安徽去做过考察。
在听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做过一番介绍后,他一下就看穿了其传销的本质。
据房先生介绍,这个传销是以“纯资本运作”、“自愿连锁经营业”、“做工程、修地铁、卖服装”、“绿化工程”等为幌子,专门骗省外的外地人。房先生说:“做这个产业,要凭身份证加入,持安徽省身份证的人不准干这个买卖,即便是外地人也只准21岁到55岁的人加入。成为这个产业中的一员后,会给你发一个证,另外还要给你一套500元的工作服。”
房先生称,新人加入时按人民币3300元份额交费,可一次申购多份或发展新人进行累计份数,从而获得相应经营身份,名义上是申购产品搞投资,实际并无实物购销。参与经营人员通过自己申购或发展下线申购累计份数,从而获得相应的经营级别。如果新人一次性交69800元,即可获得“经理”身份,并直接“开资”1.9万元。“这种经营模式采用‘五级三进\’制。”房先生说,他们从新加入者交纳的高额入会费中进行利益分配,其级别由高至低分为总监、老总、总管、经理、业务员五级。各级别的经营人员在发展“下线”经营人员时按不同级别获得提成,级别越高提成比例越高。根据这种传销“利润”分配模式,无论哪个级别的经营人员发展“下线”,“下线”缴纳的申购款中的52%被5个级别的经营人员分别获取,其余48%全部落入该经营团伙的最高层。
不少市民欲投钱“大干一场”
据莱州市郭家店镇仲院村刚从安徽“看工程”回来的孙女士介绍,她在那儿住了近一个周,听了好多专家的精彩讲课,而且也确信“这不是传销”,“因为,他们不限制人身自由,你在该地区爱干就干,不爱干就回家,与其它传销不一样,而且,只要你能坚持到底,肯定能赚大钱。”“再说,我在那里也亲眼见证了这是当地为了搞活当地经济而默许的一个好‘产业\’。”已被洗脑的孙女士说,“准备借钱再约上几个亲戚朋友去大干一场。在该地区不少外地人都在搞这个产业,有的全家都在那儿租的房子,还让孩子在那儿上贵族学校。在那儿住的半年时间里,光我认识从事这个‘产业\’的莱州人就有60多人。”
已经“醒来”的栗女士则提醒广大市民,请认清该资本投入、连锁经营的传销本质,避免再有人员上当受骗。
安徽打掉该组织多个传销窝点
到底栗女士反映的该安徽“资本连锁经营”组织是不是传销呢?对此,记者专门咨询了安徽合肥市工商和公安部门。
合肥市滨湖新区工商所工作人员听说“纯资本运作”、“自愿连锁经营业”、“做工程、修地铁、卖服装”、“新区绿化工程”、“五级三进制”、“一次性投入69800元,速赚1040万”……等细节后表示,该经营组织确系传销组织,她说,近来已有不少群众到他们工商所投诉和举报该组织涉嫌传销,在群众指正下,工商所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已打掉该组织数个传销窝点,他们工商所欢迎栗女士携带有关证据到滨湖新区工商所实情举报,工商部门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取缔该传销组织,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合肥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民警向记者介绍,目前在当地打击传销主要由合肥市工商局打传办负责,他们公安部门负责打击传销组织犯罪行为。近来,他们支队确实也接到不少人员投诉在滨湖新区有传销组织,并上当受了骗。一般情况下,公安部门会根据工商等部门的请求,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配合相关部门对传销组织进行打击和取缔。
知情者提供的传销日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王冠中摄影报道)23岁小伙为了弄钱花,竟然砸了银行ATM 自动取款机,还撬走了一个金块模型。为了躲避警方追捕,还将作案车辆烧毁。5月3日,莱州...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