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1日讯(YMG记者夏丹通讯员姬毫)今天上午,芝罘区人才市场举行2011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40余家用人单位为求职者提供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3000多名求职者进场求职。记者在招聘会上发现,许多大学生找工作首选留市区。
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间房
上午9时许,位于芝罘区人才市场二楼的招聘大厅被求职者挤得水泄不通。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由于企业所在的地点不同,其招聘摊位也呈现出冰火两种天的景象。有的摊位门庭若市,而有的则门可罗雀。
蓬莱某食品加工企业打出了招聘技术员、质检员、文秘、营销经理等20个工作岗位都大爆冷门,许多求职者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马上离开了。“我们提供的待遇不错,月薪2500元,提供宿舍、午餐补助和交通补贴。”负责招聘的刘新民无奈地表示,即使这么优厚的条件,也招不到人。“一上午,只收到了2份求职的简历。”
“市区交通便利,环境好,我首选这里。”烟台大学化学院的大四学生赵庆林告诉记者,他们班级共有34名同学,大家都不太愁没有工作岗位,对薪资也没有太高要求。“现在物价上涨的厉害,我们的月薪预期一般在2000元左右就行。”赵庆林表示,自己和同学们都更看重就业的地点是否在市区,即便工资低些,需要自己租房子,能在市区的工作岗位也比在县市区或郊区的具有诱惑力。
企业招聘不“明码标价”无薪招聘令人费解
在当日的招聘现场,记者发现不少企业的招聘岗位没有明码标价。
“我们单位的薪酬从来都是面议,并不会标注在展台或招聘启示上。”芝罘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张先生表示,由于每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不同,待遇自然不会一样。而且根据实习期的业绩水平,工资会适当调整,所以薪水栏他们不会填写。“待遇算是每个行业的商业机密,我们不可能独自公布出来。”张先生如是说。
与企业的想法不同,当日前来应聘的大学生面对清一色的“无薪”招聘广告,显得有些茫然。鲁东大学文学院的毕业生杜畅对此颇感无奈,他本想应聘到广告公司工作,但查了几家广告公司的招聘简章,都没有明码标价。“企业的基本待遇不明,我们怎么选择,太没底了。现在的感觉就是,跃跃欲试却无从下手。”杜畅面露难色,选择的颇为艰辛。
对此,芝罘区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定,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中应包括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保等内容。禁止出现“月薪面议”等字样,该市场今后将对此类问题进行严查。
企业要求手写简历字迹太丑当场淘汰
虽然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大都自带了打印的简历,但仍有不少企业为前来应聘的毕业生提供了申请表,要求他们手写简历。
“所谓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开发区某房地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孙广峰告诉记者,该企业今天收到了求职者30余份手写简历,字迹不好的求职者都失去了面试机会被当场淘汰了。
对于企业推行手写简历的现象,山东工商学院的刘亚楠表示理解,“毕竟,写字好就是一项优势,好字迹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有诸多作用。”刘亚楠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2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王道强孙雪峰)下班后去健身,没想到被健身器械给伤着了,花了医药费,休了病假。而健身俱乐部对此既不赔偿又不退卡,消费者张先生只...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