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11:14,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室,120警笛突然响起,记者看到120报警显示屏上显示,芝罘区长里街54号,有位72岁老人在家里摔伤,头部血流不止,需要急救。
听到报警,正在吃饭的120司机徐建峰和外科大夫祝伟立即放下碗筷,迅速跑上120急救车,YMG记者也跟随医护人员跑到了车上。考虑到患者是头部受伤,出诊护士小汤提前准备好了氧气袋、头套和消毒工具。
司机徐建峰凭借多年的开车经验,一路争分夺秒,到达了患者家里。记者看了下手表,从医院出发到目的地,总共用了7分钟。“这个时间二中学生还没放学,路上不太拥堵。”徐建峰说。
在摔伤老人家里,记者看到老人坐在马扎上一动不动,老伴用纱布捂着老人头上的伤口。看到这一情景,出诊护士小汤为老人简单包扎了一下,随后记者和医护人员小心地把老人抬上担架。
“马上准备好担架,准备接应一下!”祝伟用对讲机给抢救室里传达信息。120急救车到达医院后,被医护人员紧急抬进抢救室。
毓璜顶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孙贤妮介绍,急诊科一共有16名护士,平时轮流值班。能够按时吃顿饭对她们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
上阵体验做心肺复苏
作为急救人员,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要领。“正确找到按压点很关键。”在主管护师孙贤妮帮助下,记者体验了一次心肺复苏的模拟抢救过程。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记者双手用力地按着模拟人的胸部,由于用力不均匀和不到位,总是不成功。同时,胸部的按压要做三周期,一周期要30下,必须是以100次/分钟的频率,以适度的力度来做,否则会给伤者带来危险。记者还没做到胸部按压的步骤就已气喘吁吁了。
医护人员提示,在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时。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随后一只手扶住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颚,打开患者气道。确认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后,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对患者进行人工吹气,再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与人工吹气要交替进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在急诊室里,你会看到3位身穿绿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时间穿梭于抢救室,治疗室和住院部等。与医护人员不同,他们大多是外来打工的。孙贤妮介绍,他们是服务队员,也叫陪检员,主要职责是帮助抬担架、陪同重症患者检查、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
记者在抢救室里看到陪检员宫林,他正在帮助一位因脑溢血住院的患者作全面检查,宫林讲,急诊室里一共有3名陪检员,24小时内轮流值班。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他干这行已经3年多了,经常被醉酒的吐一身,最让他感到委屈的是,有些急症患者家属在抢救室里不太理智,动不动就拿陪检员撒气,有时候遇到那种醉酒的患者,对自己拳打脚踢,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刚开始干这行时,很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8个字一直在我心中。
·YMG记者全百惠通讯员于复德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台市今年拟建1.24万套保障住房, 锦绣家园项目奠基,市中心区规模最大
本报讯(YMG记者)10月13日上午,锦绣家园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莱山区举行。市领导张江汀、王良、于爱军、张维利、杨秀庆、王式亮出席活动,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在...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