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学院副院长胡晓清告诉记者,如今已经有13个国家700多个留学生在这里学习汉语,学生种类分为语言生、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也由此成为省内留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各有不同,整个学校里有很多一起来学习汉语的兄弟、母子或是一家人,学院里甚至里有一群规模庞大的“太太”群体。
然而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所有来这里的留学生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非常勤奋。学习汉语不仅要掌握陌生的四声,还有深奥的语法、数千个汉字、上万个词组以及晦涩的双关和隐喻,更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因此,只有最勤奋的人才不会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每日下课后,基本都忙着背生字、读报纸、看新闻来练习汉语,很多人很多天都没时间出一趟校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名叫罗振浩的韩国留学生。他随投资办厂的父亲一起来到烟台,家境殷实的他并不需要为衣食发愁,但他仍每日坐公交车从开发区赶来学习汉语,下午再赶回父亲的公司帮忙。有时即使工作到半夜两点,第二天仍不忘坚持上课。如今,他甚至已经可以用“烟台普通话”说出一句标准的“对呀”。流利的汉语,也使得他在父亲公司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像罗振浩这样的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也逐渐喜欢上在烟台的生活,言谈举止间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通过汉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这也成为语言文化传播的最大收获。YMG记者李少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京兰通讯员陈文良)昨日,在烟台五中800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一堂励志演讲课,由中国励志第一刊美誉的意林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性大型慈善公益活动...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