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体验“大力水手”

来源:烟台晚报 2011-11-09 04:18   https://www.yybnet.net/

“开航!”7日12:30,随着船长于树杰的一声令下,“渤海翡珠”号划开海面向大连进发,记者的“夜泊渤海轮渡”体验之旅启程。

这是一艘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客滚船。船员们是如何分工,让它在海上顺利航行呢?常被人们形容为危险、寂寞、无聊的船上生活,是否依然在现代化轮渡里上演呢?记者为您一一揭开答案。

船长“动口”水手“动手”

“开航”、“068”、“330”、“350”……在驾驶台听到船长于树杰的指令,记者完全懵了。除了“开航”两字,其他完全不懂。操作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没有古香古色的舵,只有一个比汽车方向盘还小的盘以及一排仪表和按钮,由水手和三副分别操作。于树杰一会儿正视前方,一会儿看看图像仪,然后说出不同的数字,三副和水手应声而动,硕大的船便悄无声息地调了个头,向北方驶去。

于树杰笑着解释说:“如今的船与过去的可不一样,都是现代化设备。一般情况下,出港和停靠时需要船长根据经验和雷达显示判断方向并指挥,三副和水手进行操作,到了宽阔海域可以自动行驶。”

进水下轮机间耳朵成摆设

虽然海面波涛荡漾,船里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把水杯放在桌子上,一点儿也洒不出来。不少乘客走上甲板欣赏海上风光。而此时,轮机间里一片忙碌,这里是轮船的心脏。二管轮(即机工长)戚波带着隔音的耳麦,满头大汗地为轮渡做着身体检查。另一名机工则留在集控室内,目不转睛地看着仪器显示的各种数据,确保船舶的各个零件都在正常运转。

轮机间位于轮船底部,大约在水下三米深处。到达这里,要经过一段又长又窄又陡的楼梯,记者经过特许才得以入内。眼下已经是深秋,这里的温度却超过40度,热浪袭人;身边是各种各样的管道,领路人不断提醒,小心被烫伤;脚下是网状通道,仿佛走在半空,令人心惊胆战;耳边轰鸣着巨大的噪音,面对面喊话都听不清楚,有人当场笑称:“一进来,耳朵就成摆设了。”

这里环境不好,却集中了全船的动力设备,如果说驾驶台是“大脑”,这里就是“心脏”。这里由轮机部负责维护,最高领导是轮机长,然后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其他人则是机工。记者到来时,戚波正在巡查,身上的背心和工作服全被汗水打湿了。

驾驶台不亮灯摸黑指挥

刚过17时,“渤海翡珠”便被暮色笼罩。海上一片漆黑,站在驾驶台,只能看到远方的星星和月亮。此时,离目的地还有1个多小时的航程。但驾驶台没有亮灯,船长和三副及水手在一片漆黑中凝视着雷达,不时抬头看着前方。

为了省电吗?当然不是。驾驶台如果亮灯,就更看不清外面了。黑暗中,雷达就是船长的眼睛。过了一会儿,前方的甲板上出现一片亮光,水手们来回搬弄着碗口粗的缆绳,为靠岸做准备。靠岸后,水手用撇缆枪将细缆绳抛到岸上,通过细缆绳把粗缆绳拽过去,固定在岸上。之后用绞缆机将过长的缆绳收紧,这样船就能够牢固地停靠在岸边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何时抛缆很有讲究,远了抛不过去,近了容易伤到岸上的人;撇缆枪气压的大小、风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到抛缆的成功与否;而又粗又重的缆绳更是不好摆弄,记者试着拽了几下便累得气喘吁吁。“要是冬天,缆绳沾了水,就会又硬又滑,更难干。”林旭强说,这活儿冬天冷夏天晒,既要有技术,又得有体力,被公认为是船上最难干的活儿。在他们的一拉一扯中,船轻松靠岸,乘客们下船。

美女也是“大力水手”

此时已是19时许。客运部的小姑娘们开始清理房间、打扫卫生。记者体验了一把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儿,才发现并不好干。

“渤海翡珠”载客1630人,服务员25人。姑娘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床单、枕套更换一遍,把毯子、被子叠放整齐。记者跟着22岁的姜柳进了一间三等舱,仅一分钟的工夫,她就把一个床位上的所有工作都完成了。可这活儿到了记者手上,却完全两个样子。铺床单时,这手掀起了床垫,那只手却无法把床单掖进去,好不容易掖进去了,却没把握好长度和宽度……

“上岗前我们都经过训练,2个小时能够整理60个床铺,并把房间打扫干净,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批乘客上来时房间干净整洁。所以,每个服务员都是技术高手而且得有力气。”客运部副主任林怡彤说。正因为如此,乘客都笑称她们是“美女大力水手”。

以往,船上生活常被人们形容为危险、寂寞、无聊。记者在“渤海翡珠”上体验到,这里的工作生活确实与众不同。船上大部分人干6个月休3个月。在工作的6个月中,很多船员无法回家,整日在海上漂泊。为了避免他们与社会脱轨,每天允许五分之一的船员下地活动。船上还安装了卫星电视系统、无线上网系统和移动通讯手机信号增强系统,在方便乘客的同时,也能让船员抽空看看电视,上上网,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船员并不觉得枯燥,反倒到了陆地上有些不习惯了。

22:30,“渤海翡珠”载着大连的乘客向烟台返航,船员们各自分工,又忙碌起来。对他们来说,白天黑夜只是一个名词,只要能把乘客安全送到大海彼岸,就是最大的幸福……YMG记者李凤通讯员王建波杜朋仁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巧打花棍打出精气神

只要天气好,每天傍晚7点,73岁的孙洪琪老人都会来到群众艺术馆附近打花棍,这杂耍一般的健身方式吸引了不少人。打花棍早在明代就已兴起,后又成为杂技演员的传统表演项目...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宴席用鱼必被鳞2011-11-11 04:17
猜你喜欢:
评论:(体验“大力水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