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三马路西路口小报童报摊前,一位头戴小红帽、身穿深蓝色羽绒服、衣服后面印有“烟台小报童发行有限公司”字样的老人在整理着报纸,他就是报摊摊主,名叫宋寿南,今年64岁,干这行已有18年了。
■每天第一个拿报纸上街
“1992年8月28日,烟台晚报创刊!”宋寿南张口就来,边说边把从小报童中心站批发的70份烟台晚报和70份今晨6点分别摆放在报车上。
由于天寒,报摊周围用木板遮挡了起来,看到记者过来体验卖报,宋寿南特意拿了一个深蓝色的小布兜垫在了小石凳上,让记者休息时用。宋寿南说,和往常一样,今天早晨3:30,他就去报社中心站拿报纸了,“烟台街上,我是第一个拿报纸的,第一个上街。为的是能早点出摊,让起早的市民一睁眼看上报。”
“来份烟台晚报!”刚刚晨练完的王先生过来买报,记者从整理好的晚报里面抽出了一份给他,宋寿南负责收钱找钱。每天早晨6:00至8:00之间,是上班高峰期,也是晨练时间,这个时间段买报纸的市民比较多,有时候一个人忙不过来,宋寿南就把老伴喊来一起卖报。
“听说你今天过来体验卖报,我没叫老伴,省我个人力。”他笑着对记者说。
不一会功夫,记者就卖出了20份烟台晚报和17份今晨6点。
■一上午卖了67份报纸
天气实在有些寒冷,看到记者的手被冻得不听使唤,宋寿南急着要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宋寿南说,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或下雪,每天都是按时出摊,因为有些老主户习惯在他这买报纸,所以,必须天天到位。
说着,刚刚从小市买完菜的张大叔吆喝着:“老宋,来份报纸吧!”还没等记者问需要哪份报纸时,宋寿南已经将报纸递到了张大叔手中,“因为是老关系了,老张爱看什么报纸,我心里都有数!”宋寿南说。看着剩余的报纸,老宋说,“看来今天收摊的时间能早些了。”
上午10:00,记者算了一下,总共卖出了67份报纸。“对待报纸就像对待孩子一样,不能有一点的破损,否则人家就不爱买了。”宋寿南边说边挨个重新整理,生怕弄乱了。谈话间,让宋寿南比较担心的是,现在售报摊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在经营,很少有年轻人干这行的,真希望以后能多些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
聊天的时候,宋寿南的老伴刘阿姨过来替换他,让他回家吃午饭,因为早晨起得太早了,早饭时间也早,这个时间就是他们吃午饭的时间。刘阿姨说,夏天卖报同时还可以顺便卖些饮料、雪糕和矿泉水,天冷了,买冷饮的市民少了,就指着报纸挣些钱。
“干这行年数久了,就习惯了这份工作,其实,家里面也不缺少这份钱,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些!”刘阿姨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晋通讯员端木苏欣)2011年11月11日,百年难遇的光棍节,更被网友戏称为“光棍节中的战斗机”,单身们准备如何度过这个“神棍节”呢?电影院给光棍们准备了“脱...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