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对于新人来说,本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因为婚庆公司的不作为,给大喜日子平添了几多烦恼。11月1日的《烟台晚报》报道称,除了囊中羞涩的尴尬、焦头烂额的奔波,更让人心烦的是婚庆消费市场上的各种蒙人手法,芝罘区的不少市民直呼“花了钱遭了罪”,有的被婚庆公司“坑爹”临时加价,有的开始笑脸之后黑脸,将“潜规则”演绎得宛若电影情节。
面对婚庆市场之乱和“潜规则”坑人,春康有话要说。第一,不少“黑”婚庆公司都把自己当包公,打着“秉公执法”、“童叟无欺”旗号招摇过市,收钱时递上笑脸感觉比亲戚还亲,办事时却“坑爹”不商量,可惜他们只学到了包公一点皮毛,却将“黑脸”变成骗人道具,十分可耻———如拍照当天买化妆品、戴假睫毛要加钱,全部底片都带走要加钱,相册、礼服、场景想升级,还得加钱;如擅自更换婚礼司仪更换婚车,乐队表演“偷工减料”等,不一而足。如此牛毛般的“加钱”和“更换”,无不折射出婚庆市场的诸多坑人手法,让这一“幸福行业”蒙羞。
第二,新人结婚,商家赚钱忙得不亦乐乎,商家数钱更是乐不可支。而当前婚庆市场多元,模式已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丰富,服务也无微不至。有一点毋庸置疑,新人和商家在追求效率的问题上,却表现得十分一致:宁可多花钱,也要求特别,要求效率,要求“一步到位”。这,似乎给婚庆公司“蒙”人提供了些许理由,但仔细辨别可知道,婚庆公司风生水起,雄赳赳气昂昂走在朝阳产业的大道上,并不该成为黑婚庆“坑爹”的理由,对他们来说,“坑”的机会多了,就会意味信任的土壤少了。换言之,婚庆多元本无错,黑公司用来坑爹就太不厚道了。他们现在闹得欢,却损伤了行业的自律精神,就怕将来欢不起来。
所以说,由于入行门槛低,“黑婚庆”纷纷出现,他们应付了事,服务不周,缺乏行业规范,不能严格自律,各自为政甚至恶意低价低质竞争,成了困扰婚庆经济的瓶颈。而从管理学上来看,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婚庆经济亦如此。一场婚宴参加者成百上千人,一点小失误都会呈几何级数传播,一个经典的点子,一次值得咀嚼的婚礼模式,一点点精彩同样会被迅速口碑相传。
该对婚庆市场套上紧箍咒了。中国婚庆服务业协会抽样调查显示,对婚庆公司表示基本满意的仅占10%左右,这样的结果令人堪忧。不过,无序的婚庆市场与巨大“产业蛋糕”形成的鲜明对比,足可以让明白人知道:赚一时的钱,目光短浅。春康呼吁,有关部门行动起来,给婚庆市场套上紧箍咒,以保证更多的新人在大喜的日子里了无遗憾。
新闻推荐
“汽车人变形出发!”这一句简单的口号,唤醒了无数人童年的记忆。一部《变形金刚》火遍了全球,不管是曾经的动画片还是现在的电影,也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剧情的人...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