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的收藏,就是那些剪辑的《烟台晚报》。
咱订份报纸,可不光浏览大标题,重要的文章,重点读;有用的内容,勾划出要点;有价值的,收藏起来。
那几年,伺候完百岁的母亲,我一手抱着孙女,一手便开始剪报。分门别类,贴在“时政”、“医食”、“拾贝”、“书画”的册本上,围棋知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书法短论等,还要专门订册。如今呢,空闲时间多了,剪报的习惯一如既往。
高考试卷是必藏的。有几年被人偷走了,我马上去补买一份。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作文题目我每每要认真研究。我站了三十多年的语文讲台,如今虽然退休了,但心系教育的情结不会改变。
全国人代会上,总理的报告和答记者问,也是必须保存的。总理的引经据典,我总要联系上下文反复琢磨,位卑未敢忘忧国。
小记者原创作文,我是为孙女和媳妇收藏的。我先来享受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再向二位推荐,且随要随给。
最用心选剪的,是“烟台街”和“文学角”。放在枕边,抽空就琢磨,是一种文学享受。去秋那篇《田野上的节日》,真让它文学着了!文中,爹勤劳精明,妈善良勤俭。玉米、大豆、高粱、棉花,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画跃然于纸上。掰玉米、刨苞米秸、拔豆子、摘棉花、逮蝈蝈、抓蛐蛐,多么亲切而熟悉,让人闻到了浓郁的泥土芳香,我仿佛又回到了田野上,手脚都动了起来,回味着那津津乐道却不想再重复的经历。
瓦当先生在他的创作谈中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就是天真。”对,要诗意地栖居,妙哉精辟!一位优秀的作家首先要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看到这里,我马上从热被窝里爬出,一连抄在三张硬纸板上,一张送孙女,一张赠儿和媳,一张我用。诗意、栖居、天真,够我品悟的。
中国楹联协会在央视书画频道上征集龙年新春对联。第三题上联是“看庭院春临,闻荧屏贺语”,每字九画,要求对的下联亦是每字九画。我暗笑有闲文人过于卖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对上“思家室秋种,响神钟姥音”。心里还不屑一顾:什么意思,难为人嘛!冬至那天,“烟台街”版载文《闲话消寒图》,我大长见识,自愧浅薄。原来自古就有“画九写九”的风俗。道光年间民间即传“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等九字九画的美句。真是学无止境啊。
至于载我拙文的那几张晚报,更是宝中之宝了。真巧,第二篇拙文刊出时,正赶上老头子住院,且那天过生日。在病床的生日宴会上,我捧上晚报,算我珍重的生日礼物,老头子顿时笑成了一朵大菊花。大家说这是一剂良药,会药到病除的。
天哪,我当时是多么感谢这份报纸!
那些剪报,永远是我亲密的朋友,它会时时给我前进的动力。
吕富苓
新闻推荐
近日,烟台永铭中学初二级部的学生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制作课。学生们选择奶昔、沙拉、三明治、煎饼卷或者寿司等美食,准备材料,按照课文内容提示,制作、交流、品尝,快乐...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