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到了关键时刻。笔者近日走访一些高校了解到,尽管烟台市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到位、全面,一些大学生也很有创业的豪情壮志,但项目、场地、资金、人员等各项事宜一圈跑下来后,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三年五载,成了不少大学生创业难以逾越的“坎”。
事实胜于雄辩。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芝罘基地,曾入住2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都是通过创业大赛筛选来的,享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但从2009年9月建成至今,已有1/3的公司消失了。
作为一个以爱心、宜居著称的全国文明城市,烟台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去年夏天,烟台市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体系,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最高可达10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元—3000元、灵活就业毕业生可获社保补贴、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一个多月前,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传出消息:3.7万平米的烟台大学生创业园目前正在装修改造阶段,预计上半年完成施工,年内创业项目开始入驻。
诸如此类的利好,原本应该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阵营中来,但有些遗憾的是,在去年5月份,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到烟台大学、鲁东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答就业取向问题时,72.0%的毕业生选择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2.0%。
在这个崇尚财富的物质时代,勇于创业,善于创富,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一种使命,浑身洋溢着青春的大学生,首当其冲。绝大多数大学生却在创业面前当了逃兵,这固然有很多客观的原因,比如资金短缺、没有经验、父母阻止等等,但关键还是缺少搏击天空、展现自我的豪情壮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近几年来,在烟台商界崭露头角的大学生企业家,很多都是从学校练摊开始磨炼生意经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实际上,无论在创业路上走多远,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荣辱兴衰,对于人生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相对于那些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甚至啃老的大学生,这种精神财富,足可骄傲和自豪一辈子。
当然,对于缺乏经验的创业大学生来说,学校提供正确的引导和专业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除了改革大学教学模式外,可以考虑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办创业选修课,使其在创业前便熟悉创业流程以及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等具体事务,开展模拟创业等活动,并培养其平和的心态和坚韧的耐力。
一个城市大学生创业激情和人数的多少,也是展现城市创新精神的一个窗口。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迈上创业路,城市的活力和后劲,也必将如轻舞飞扬的青春,朝气蓬勃,绚烂多姿。对此,我们有理由期待。
新闻推荐
◆点津老师:鲍红杰,烟台三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芝罘区优秀教师,芝罘区名师培养人选。本报讯(YMG记者李凤通讯员袁永亮摄影报道)高考二轮复习已经过半,鲍老师提醒...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